第18部分(第3/4 页)
在招聘会上的“任务”就是收集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 也有些大型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就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其次有些企业的岗位由于薪酬、岗位等原因,必须时刻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大量的招聘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
我心想,这“只招不聘”,拿人耍呢,也太欺负人了。
那天,我来到一家感觉不错的单位面前,客气地把自己的简历递上去,招聘人员大致浏览了一下就说:“你是应届毕业生?”见我点头说是,那个人也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不招应届生。”我刚想辩解几句,后面的人就挤了上来。
类似的情况我碰到了好几家。看到几家广告公司,我想可以尝试应聘文案、策划什么的。来到一家广告公司前,当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还是北方一个不出名的、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学校的毕业生时,很坚决地拒绝了我。我很生气,尤其是因为他们以一个学校的名气来判断毕业生的质量,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浅薄;我还为不和这样的人做同事感到欣慰呢!
接着是第二家广告公司,他们知道我是应届生后没有明确反对,但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策划案例,有没有大公司实习背景什么的。当我不得不回答“没有”的时候他们一样地拒绝了我。我想这样提问也是他们不欢迎我这个应届大学生的手段。我这个从农村出来只知道读书的学生是没有机会到大公司实习更别谈有什么成功作品的。
我已经感觉失望了,周围的人依然是在不断地拥挤,整个大厅闹轰轰的。就在我濒临绝望的时刻,看到角落的一个广告公司的招牌上面的广告宣传词:“我们不看你的学历,不看你的资历,只注重你的能力”,大概是意思是这样,我感觉到喜出望外,走到这个求职人不是很多的公司摊位前,把自己情况向招聘人员说明。
他们说,“我们可以考虑你先来实习,但是因为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目前的待遇不是很好。”
我赶忙说,“没有关系,只要先能满足自己基本生活条件就行。”
他们答复说,“前三个月算你的试用期,月工资是600块钱。”当时我还不是很清楚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这工资虽然不高,满足自己生活必需应该还是可以的,以后过了试用期肯定能涨上去。这样一想觉得还不错,就把自己简历留下了。
11点的时候我跟同学在门口碰头后,相互询问情况。同学说,早知道中文这样不好找工作就不学了。他是宁波市人,相对我来说应聘有优势,投了好几份简历。他鼓励我,“今天刚刚开始,别泄气。”
中午我们就在一个很小的饭馆要了东西吃,花了近20块钱。我问同学怎么这么贵,他说,“当然了。宁波市的生活消费水平很高……一室一厅的房子在远离市区的地方房租都 300多块钱呢,两居的得七八百呢!”
我惊愕无语,我学校所在城市两居的房租也就400块钱!我这个时候也明白上午那家广告公司说待遇比较低的真正含义了!但就是这个我自己感觉还有点把握的广告公司最后也没有再打电话给我。
下午我们再次赶到人才市场的时候,招聘单位还是上午的那几家,我们就早早地返回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喜欢要那种招进来就能干活的
第二天,同学说,“今天我们先不再去盲目的投简历了,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我们昨天去人才市场的情形,适当调整下我们的策略。”最后我们决定:一方面我们以人才市场为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在网上投简历、看当地的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于是我们先对自己的简历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在网上也发了不少。下午出门买报纸浏览招聘信息。……依然是忙碌没有什么收获的一天,但是我跟同学都很期待,大概像播种之后等待收获一样。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那家人才市场,大部分的招聘单位已经更新了,但是各家单位的要求依然跟以前差不多,尤其是适合中文专业的依然要求是女性。不要求性别的要求户口,不要求户口的要求专业或者工作经验等等。寻觅一天后,我又投出可怜的三份简历。
晚上回去后极度失落,一天天地就这么在外边奔波,却一点点收获都没有。我开始抱怨用人单位的苛刻,故意设置门槛,简直是不给大学生出路。要是所有的单位都招聘有经验人员的话,那么应届大学生就集体找不到工作了;再说,谁都是从没有经验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