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1/4 页)
高文举道:“契丹这齐王什么来头?这么厉害?难道连李继迁的和谈使者都不愿意接纳吗?”
赵元佐笑了一声道:“说起这位王爷来,那可真是扯上三天三夜都扯不完。这位齐王是契丹萧太后的姐姐,名叫萧胡辇,齐王这个封号是他的丈夫耶律罨撒曷生前的封号。因为耶律罨撒曷当年为了李继迁的事被赐死,因此萧胡辇对李继迁非常仇视。李继迁这些年又在两国之间左右摇摆,占了契丹许多便宜之后嘴一抹不认帐了。萧太后一火,就让她这位姐姐去对付李继迁了。这位王爷虽是女流之辈,可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加上她又很恨李继迁,这几年把李继迁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几次想要求和,派去的使都都让齐王给砍了。若非萧太后想留着夏州来牵制我大宋,严令萧胡辇不得越境出击,恐怕李继迁的日子还要更难过一些。”
高文举听的很是开眼:“契丹这位萧太后果然厉害,这等用人之道,放在我大宋恐怕早被人吵翻了天。”
赵元佐对他的暗讽一笑置之:“我观李继迁,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的窝在那里当一辈子定难军节度使的。他自然也看出了大宋这几年国力蒸蒸日上,再往后拖只能是坐以待毙的局面,这才按不住了跑来一面献殷勤,一面又勾结契丹。呵呵,这回,只怕他要打错算盘了。”
高文举对赵元佐提出的掐对两方会谈的法子不置可否,在他想来,人家闹了这么大的动静,一方打着求亲的旗号,一方赶着进贡的马匹,自然是有着极大的图谋的,若是如此轻易就被你破坏了,那还谈什么做大事?不过他眼下身份比较尴尬,只是透露一点双方有猫腻的消息还说的过去,大不了就推说是从萧伏虎嘴里套来的,总不会有人跑去和那愣子对质吧。可要是再说的细些,就有些敏感了,一个弄不好,还会让人家对自己起疑心的。你在汴梁城里撒这么大个网,到底是想干嘛?
鉴于这个原因,他只能附和赵元佐了。同时答应了回去就放人。这时候,赵元佐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今天请高文举来的主要原因,还并不是说萧伏虎的事,而是要请高文举帮个忙,让他明天朝会之时当着百官的面把彩礼送去。
高文举一听就郁闷了,这叫什么事呀?先不说这事合不合礼数,单是赵元佐提出的那个彩礼数额就让他有些吃不消。一万金币,五万银币。这算什么?这些钱他一家伙也拿不出来呀(这不是数目问题,是个态度问题,有也不能说有哇)。更何况,他心里明的跟镜一样,这两位大舅哥,现在是吃定自己了,嘴上说着是借他的钱应应急,可这事是当着百官的面整的,事后还怎么好意思再去讨帐?高文举对这两位大舅哥简直无语了,整个大宋居然穷到要向一个商人来借钱,简直莫名其妙嘛。
赵元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扯了这半天,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这些钱是明天用来向张浦施压的。得了,还是跟你明说了吧,昨夜刚刚得报,李继迁五日前又劫了送往灵州的粮草,你说说,他这边来贡马,那边又打劫,这算什么?”
高文举大是郁闷:“那你也不能拿小弟来顶缸啊,李继迁打劫你不去追,倒揪着我这老实人不丢手,这往后还有没有老实人的活路了?”
赵元佐笑着将头凑到他耳边道:“其实是这样的,这个消息来的比较快,比一般军报要早上两日,这样一来呢,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明天呀……”将他与赵恒的计划说了一遍。
高文举笑道:“这倒是个好法子,不知道李继迁知道了会不会后悔。要不,干脆加点料,直接砸上五万金币……哎,咱可说好了,你以后得还我啊,不然我们两口子将来讨饭都堵不上这窟窿。”
赵元佐仰头大笑:“你放心吧,已经安排好了,让福建几府就近将接下来几年的税赋交给你旗下的商队递解,你只管从中扣了自己的钱,把数目报回来便是。这回放心了吧?”
高文举点点头,突然又抬头看着赵元佐道:“我还是亏了呀,桃花币如今是二换三的汇率,五万两金币,我可是要亏两万五千两利润的。这个帐怎么算?”
赵元佐笑道:“自家兄弟,你还真好意思下这黑手赚两个哥哥的钱?”
高文举:“不是你说的亲兄弟明算帐嘛?”
赵元佐:“咱们不是姻亲嘛,谁跟丈人家计较那么清?还想不想娶媳妇了?”
高文举竖起大拇指:“你狠”
赵元佐脸色一正:“明日事了,你和你家十一去北边捧日军大营一趟,看看那些人合不合适……也别管合不合适,就让十一帮着练一练。这也是你答应老三的事,可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