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第2/4 页)
杨传永见状很是好奇,便问了一句二人是否认识此人,高文举不好意思标榜自己的英雄事迹,还是徐重仁出声将当时状元楼的一幕向杨传永解说了一遍。原来那时候,杨传永正在边关军营,而这等文人之间的趣闻雅事他又素来不喜,因此并不曾听说过这么一幕。待听到徐重仁提及耶律文被当场斗的吐血昏厥,被人抬出状元楼时,也不顾有几位长非在场,放声大笑了起来,口中连呼快活,再对高文举时,面色间那股傲气已尽数消散一空,转而变的亲切了几分。
高文举心里对耶律文的恨意简直已经上升到了最严重的地步,上次教训他是因为他太嚣张了,这次他居然还敢如此不知死活的跑来撬自己的墙角。抢钱抢物杀人放火这些玩意都可以不计较,可要是来抢女人,那就得拼命了。一想到那小子那张脸,高文举就有些气不顺。
突然看到徐重仁和徐重义两位也是一脸愤懑,脑中闪过一丝灵光,冷着脸对徐家四位道:“两位奶奶,两位大人,早前提及的那件事,晚辈如今已有决断!”
两人惊讶的看着他,不明白他这时候怎么又想起了自己的事。却听高文举冷冷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任由那契丹小儿递了求亲婚书,必陷我朝于进退两难之地。晚辈愿意向公主求亲,便如两位大人之计,来个釜底抽薪,绝了契丹小儿的念头!此事,便辛苦两位大人代高鹏操劳一番了。”
两位老夫人一时没能转过弯来,看着他那一脸郑重的表情很是吃惊,不过两位毕竟是长辈,便不曾出言询问,只用眼睛打量自家两个儿子,想着弄清楚高文举这番话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徐重仁徐重义到底不愧是博学多才见识广大之辈,只一听高文举的话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眼下契丹和大宋的国力相比,早已不是立国之初那般敌弱我强之势了,经过太宗连续两次劳而无功的北伐,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正好掉了个个。以前的每次战争总是大宋主攻,契丹防守,可自打雍熙北伐失利之后,契丹的军力不断增加,大宋则内忧外患不断,搞的军力持续下滑,如今边关上的冲突,早就变成了契丹人主动攻击,而大宋一方防守尚且吃力,哪里有什么力气谈反击。
人家现在仗着有这么大的优势在手,明打着旗号前来求亲,摆明了就是想要挑起事端,你若是将公主嫁于他,便是仿了汉唐旧例,日后难免落个和亲的口实,而和亲这种事,说白了就是用女人来保和平,历来国人引为耻辱,若非无奈,谁敢行如此屈辱之事?可你要是拒绝了,不是在告诉人家你看不起人家?如此一来,岂非落人口实,为人家找到了攻击的借口?可要是皇家没了适龄公主出嫁,那可就怪不到我们了。
两位徐大人此刻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听到自己分析了做驸马的隐患之后,居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为了不给对方寻衅滋事的借口,一往无前的挑起了这个可能断绝自己终身仕途的担子。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人格呀。
当然,高文举这也是摸清了两人的脉络,而且又把话有意说的如此决绝,配合上他那稍显悲壮的表情,徐家兄弟哪里能猜到他心里居然有那么多鬼花样?
两人感慨之余,心中也要权衡利弊一番,相比之下,一个人的仕途,毕竟比不过千万百姓生灵涂炭来的重要。他们也不敢拿国事开玩笑,兄弟俩心思都是一般,对视一眼,慎重的点了点头,同时开口道:“一事不烦二主,这头阵,便由我兄弟来打吧。”
高文举暗呼一声侥幸,总算把这一关糊弄过去了,相信有两位徐大人的解释,两位老太太再缠着自己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再一看一脸迷糊的杨传永,登时又想起了耶律文,恨恨的思忖道:“耶律文这小子可真是不知死活,连我的墙角都敢来撬?这回要是不好好让你学点乖,我这高字就反过来写!”
谢谢书友放纵天涯的打赏~!
求订阅和推荐票支持~!V!~!
..
185唯快不破'求订阅'
有两位徐大人先入为主的对高文举定了性,这件事再一说起就上升到了民族国家新尊严之类的高度上去了。奇怪的是,这两个年过五十的老头子,平日对两位母亲恭敬有加,凡事无不应允,唯独在这种事情上绝无半点妥协的意思。而两位老太太也很显然对此事早已有了默契,见两个儿子如此郑重其事,便轻轻撇过不再提及了。
柳老夫人对于高文举早前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番极其霸道的护短心思非常看好,觉得这孩子脾气像自己,加上又有柳三变在侧,她那性子豪爽,一顿酒喝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