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2/4 页)
走了进来,对着人群中一个明显有些紧张的士子拱手道:“成松兄,哦,现在应该叫周老爷了,周老爷小的给您道喜了,还望周老爷能赏两个喜”
那红脸的士子正是钱塘来的举子周显,着到自己的好友也来调笑,红着脸斥道:“胡闹!花了近十年,考了三次才中了个三甲,你还来调笑哥哥!”
那笑嘻嘻的士子退后两步,向大家示意道:“且看看,且看看。刚刚高中,可就拿起老爷的架子来了,呵”
周显笑着虚打他一把:“我把你个牙尖嘴利的瑚”
周围与他相熟的士子纷纷起身拱手相贺,周显红着脸打个他罗圈揖:“谢谢诸位同年”
莫玄飞向高文举和白布衣解释道:“这周显已是第三次参加省试了,总算是出头了,呵呵,他的苦日子也就算是熬到头了。”
白布衣很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高文举怕他说出什么影响气氛的话来,连忙使个眼色,又找个话头,将莫玄飞的话题转移了开去。
稍稍一问才知道,就这一会的功夫。单是高升客栈这里,就已经有三位士子收到喜报了,由朱文方,朱文远哥俩领衔的高升客栈打赏特别小组已经发出去三份赏钱了。
每到科举放榜之时,全开封的各个行业中都会自发的组织起一些队伍来去传送喜报。一来可以讨几个喜钱,运气好的话单是这笔赏钱就胜过大半年的收入了。二来这个事情多少也能沾点喜庆气息,不为别的,就为了把这点喜气带回家去图个吉利也是好的。
因此,每逢放榜之日,便成了整个开封府最大的节日,正巧为了更加喜庆,太宗陛下当年便将放榜的日子定在了中秋节当天,趁着大家庆祝节日的气氛,越发显得喜气洋洋。
开封城里城外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帮派、团体以及当地一些破落户们,经过几年的磨合,将这个事情已经完全的正式化了,如今这些送喜报的各个环节已经很是成熟了。绝不会出一丁点的差错。
放榜的规矩,是从三甲最后一名开始,到序公布的。整个过程中,贡院的大门始终是关着的,从贡院里抄报的人将中榜人的名次,姓名,籍贯一一抄下,然后隔着门墙扔出来,外面负责抄录的人将这个纸团接住了,当众读了出来,再由专人誊写在一个大个牌匾上,由负责送喜报的小队伍敲着锣儿将这份喜报送至中榜人下塌之处。
高文举听了莫玄飞讲了这送喜报的规矩,有些不理解,便问了一句:“这榜不是已经定了吗?怎么还要如此麻烦,直接帖了出来,大家去看一眼不就成了吗?”
白布衣看白痴一样膘了他一眼,扭头不再理他,好像这个问题多丢人似的。
莫玄飞笑着解释道:“那榜文,原也是列举好了,一张就帖了出来的,只是并未帖在贡院外面,而是帖在了号房那个大院的外面,与此次入场时那面御笔屏风的位置相似。”
高文举更不理解了:“那大家进去看一眼不就成了吗?非得搞的这么麻烦?”
莫玄飞道:“呵呵,这就是京城人的生财之道了。人家将贡院内外都把着了,别人根本就近不了边,否则,要被人将榜文漏了出去,岂不坏了人家的财路?”
高文举点点头:“哦,这就是了,想来为了这么多八…品浩。官府也得给几分脸面,再说这事本就是个挺喜庆圳川,为了这么点跑腿钱,也不值当搞出事端来。那个从后往前放榜,我倒是能想明白,可干嘛还要隔墙扔出来呢?贡院那墙那么高,三四百号人的单子,扔起来,可不是个省力气的活路。”
莫玄飞笑道:“这是取了鱼跃龙门的彩头。”
高文举恍然大悟,封建迷信这一套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三人在这里聊着天,那送喜报的一队人马敲敲打打的进了大厅,队伍中一人举着的喜牌上用粗笔写着周显的名讳和名次等资料,一个面相有些精明的中年汉子,打扮的花团锦簇,手中捧着一个小托盘,托盘上放着一份大红的帖子,笑吟吟的问道:“敢问哪位是钱塘周老爷?!”
几个相好的推推搡搡的将周显推了出来,那个汉子连忙拱手道:小的给周老爷贺喜”
周显接过手喜报,又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来向那汉子手中的小托般一放算作打赏了,明显还有些没有完全回过神呢。
那个中年汉子早已做惯了这一套,轻轻退开两步,双手恭敬的将那托着钱袋子的小托盘递上:“小的谢过周老爷的赏钱,可老爷这钱袋却不敢收,请周老爷收了回去。”
周显被他这一叫,回过了神,点着头将钱袋子接了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