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页)
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苦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柳永发展了词体,传世的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卑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而最为历代文人才子们所津津乐道的,是柳永那羡数他人的艳福。由于他功不成名不就。又别无他长,只得终日流连于烟花风月之地,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永都是靠那些名妓养活才不至于流落街头。甚至柳永死后,也是由当地的几位名妓凑钱才将他安葬。
这些事迹经过明代大才子冯梦龙的生花妙笔一加工,更是妾得家喻户晓,让人不由的感慨万千,一边感叹他怀才不遇的不幸,一边又羡慕他的无边艳福。总之,柳三变的一生真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宋代以文治国,因此,宋朝的官员们在历史上应该算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水平了。可就是在这个文人才子云集的时代,一生贫困潦倒的柳永在千年岁月里越传越神,而那些当年曾红极一时的风流人物,早已不知被湮没在何处去了。
经历过信息时代的人,不知道苏东坡的大有其人,可是不知道柳永的简直没有几个,原因无他,因为柳大才子的故事被无数次的搬上电影电视和网络之上,尤其他于几位名故的情感纠缠,更是创造了大量的故事素材。在二十一世纪的几十年间,不知道养活了多少“才子佳人 高文举对柳三变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直到他在徐错府上碰到柳三变的那一玄时,这种概念才渐渐的和眼前的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帅哥重合起来。
柳三变在徐错的熏陶之下,有心结交高文举,而高文举又何尝不想和这个前世的偶像结交?故此,两个除了年纪之外,其他方面全然没有交集的少年,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了表面上的好友。并且两人都试图用自己所擅长的技巧来与对方取得共鸣,从而增进感情。
徐错府上那一局围棋便是一例。听说柳三变喜欢下棋,高文举喜出望外,全然忽略了这个时代的人们讲的棋多半是围棋,于是,欢喜入局,惨淡收场。若非柳三变有意结交,恐怕当场就掀了棋盘了,这种水平,也好意思拿出来献丑?收场的时候,高文举才告诉柳三变,自己擅长的下的棋。是象棋。可惜柳三变对这种毫无内涵的玩意半点好感也欠奉,因此,两人都喜欢下棋,却没有互相切磋的机会。
这回又听说高文举擅长音律。又听他说去取琴了,柳三变着实兴奋了一把,自己在这音律一道上也称得上是下了一番苦功,几首古典弹的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若是在这方面大家能相互印证一二,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可当高文举兴冲冲的拿琴进门时,柳三变才发觉,原来高文举说的琴,和他说的琴,根本就是两回事。他苦练了多年的,是七弦琴,可是高文举拎在手里的,却是胡琴。看到高文举拎着胡琴走进门的那一霎那,柳三变不由的心中生起一股造化弄人的凄凉之感。
高文举却也没想那么多,他这时候,完全是想用这个新制作出来的二胡逗逗小慧而已,至于柳三变,他在旁边看看到也省了自己麻烦。
这把二胡是高文举让马六叔依着自己的理解重新制作的,音鼓是由小石头用乌木整体雕玄而成的六方体,蒙皮则用的是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蟒皮,至于琴弦,更是由高文举提供了配安,由孟四海费了半
这把二胡从制作完成的那一天,马六叔试过弦之后感叹,从此胡琴再没了音域窄的毛病了,这种低俗的玩意终于有看到光明的机会了。而高文举在年前曾带着小慧去马六叔家拜访,用他的那把旧胡琴拉过《三只熊》的曲子,这一下便被小慧记在了心里,可惜高文举之后一直较忙,再也没给她听过这个最能让她想回忆的曲子了。
今天小慧哭闹之际,高文举便对她说。等大家散了,哥哥给你拉《三只熊》听,这才让小慧止住了啼哭,但小孩子要求虽然简单,却极其的执着,在她心里,这听曲子便成了当前唯一的大事了。
高文举坐在软椅上,将二胡端正的摆上腿,细心的将松香检查了一番,取下扣在手把上的马尾弓,轻轻试了一下音,又调整了一下旋把。整个过程专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