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李四道:“我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变坏,我只知道,现如今,在这天下,只怕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官了,还有高少爷,连家里的地都捐出来了,这样的地主,也要杀吗?”
刘军师有些不耐烦了:“当然要杀了,他捐地?他哪来的地?还不是靠祖上剥削穷人来的?拿百姓的东西来施舍百姓,还要让大家对他感恩戴德么?你怎么这等糊涂?”
李四又道:“那杀完之后呢?”
刘军师道:“那还用问?!当然是要让咱们主公蜀王重新安排了,到时候,没了狗官和地主的欺负,百姓们想怎么过就怎么过,那是何等的快活?”
李四摇摇头,眼眶里满噙着泪水道:“六七年了,你这番说话还和以前一样。当初,我就是听了你这番话,跟着主公杀官造反的。可是,你想想,咱们起事的那些日子,咱们的弟兄们除了杀人抢钱抢粮抢女人之外,还做过些什么?说了杀了官,大家都有好日子了,可你想想咱们打下来的那些地方,百姓们的日子,真的好了么?”
刘军师似乎也想起了从前的事情,低下头,半天不语,隔了一会才低声道:“那不是因为大事未成么?”
李四吭的一声苦笑:“大事未成?你想想主公打下成都之后干的那些事吧~!杀官,杀地主,分钱分粮分女人,杀的都红了眼,连街边上挑挑儿卖艺的人都当成地主杀了,说的天花乱坠,其实为的,不就是他的小女儿么?有了权利,连我等亲近的兄弟说的话,他也不肯听一句了。要不是你老哥求情,只怕连兄弟我都砍了~!”
“你说,这样的主公,就算打下了天下,成了大事,和如今的朝廷又有什么不同?百姓们到最后,要向谁去讨要公道?难道我们再拉队伍,接着杀官造反么?那样的话,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哇?”
刘军师闻言一阵感慨,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刘军师名叫刘思远,原是蜀地青城一个不得意的小秀才。家中本有几亩薄田,自己和父亲两人辛勤作务,小日子倒也过的去。可不曾想,当地的财主玩了些小花样,将几亩地强行吞没,又通过官府把去告状的老爹一顿饱打,折腾的奄奄一息,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连定下的亲事也吹掉了。
悲痛欲绝走投无路的刘思远正巧碰到了王小波、李顺聚众造反,当下毫不犹豫的带着同族的几个兄弟,跟着大伙去杀官报仇了。
从淳化四年(993)到淳化六年,两三年间,造反队伍越来越大,一度人数达到了二十多万,控制了蜀地大部分地区,王小波战死后,李顺带人攻下了成都府,建立了大蜀国,并自立为大蜀王。这时,由于念过几天书,脑袋够活泛的刘思远已经当上了大蜀军队的军师,而当时与他同在大蜀**中的李雄,则因能征善战而当上了一个领兵的将军。
可是建立了大蜀国的李顺,完全没了当初打天下时的那股英豪之气,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国中政务也是一塌糊涂,治下民众也完全不事生产,就靠着到处打劫富户过日子。大地主打完了就分中地主,接下来是小地主。如此一来,原本抱着观望态度暂时投降的许多富户地主、小作坊之类的那部分人,无不对这个泥腿子建立起来的,不讲道理的大蜀政权畏如豺狼,那些被抢了财物的大户更是对他们恨之入骨。
当时身为大将军的李雄和其弟李杰曾上言劝谏,却被李顺当成意图谋反打入了死牢。当刘思远费尽口舌将李顺劝服时,李雄早已被折腾的只剩下了一口气,而他的弟弟李杰,则不堪折磨,一命归西了。
李雄从此心灰意冷,脱离了大蜀远走他方。而不久之后,大蜀国就被王继恩带领的宋军攻破灭亡了。众人拼死将李顺救了出来,五六年中东躲西藏有如丧家之犬。经过多年逃亡的李顺一伙,在这次荆湖路大旱的时候又看到了机会,趁着这次难民们处处暴动的机会,又招徕了许多对官府不满的亡命之徒,打算东山再起。
他们吸取了上次只顾眼前的教训,决定先将中原各地的战火点燃,在朝廷为平乱处处出兵之际,趁机一举拿下成都府,然后迅速出兵与各处义军会师……
可是,就像李雄说的那样,这次起事如果成功了,蜀王还像以前那样,又该如何呢?
想到这里,刘思远默默点头,叹息道:“主公入成都之后,的确有些不妥。不听人劝,只贪图享乐,这才被王继恩那个断子绝孙的玩意打的差点连命都丢了。现如今,主公已经想明白了,再也不肯做那没下稍的事了。自打我在这里碰到老弟之后,让人回去向他禀报。他知道你还在世,非常高兴,说当初幸亏没杀了你,让我事事多和你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