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第2/4 页)
孙元哇哇大叫:“攻城!”
又一个人徐步走出,手拿弓箭道:“就要拜堂,请王爷受礼去吧。”慧娘在风雨中伫立城头,对紧跟来的张家道:“帮我看着!”
张家大大咧咧:“十三少,赌你射不中。”慧娘正在放箭,也停下来骂他:“小螺儿听到又要撵着你打!”
张家毫不脸红:“我随大帅,大帅怕老婆,我也不怕丢面子。”慧娘生气地道:“是你怕老婆,不要把大帅扯上!”
自己嘀咕:“岂有此理!以前老说我挨打,自己成过亲,就成大帅怕老婆!”因为生气,力气陡然大了一些。
把弓箭再拉开,盯住孙元盔甲中一点缝隙,一箭飞去,正中孙元!
梁山王长女定定地往下看,见孙元让人抢走,却不像会动。她退后几步避开箭矢,仰面对天叹息一声:“倒也清净!”
城里,萧护满面春风,五舅老爷和梁山王居中高坐受礼。新人在鼓乐中往洞房里去,小鬼回来报信:“击退敌兵!夫人说风雪大,让不要追击!”
大帅随意挥挥手:“不要追,喝喜酒要紧!”就去恭喜五舅老爷。不大会儿功夫慧娘回来,换下盔甲重施脂粉,喜滋滋儿的来喝喜酒。
坐下来,还在想自己最近的一封信到了没有。
这信是给临安王的。
孙珉收到这封信的同时,也收到韩宪王的信,信中邀请孙珉一同入京。孙珉放下这封信,再看萧夫人的信,和去年一样,是请自己指派六部官员。一开始孙珉还不敢派人,后来有一个才来投不到半年的书生叫霍起,愿意为临安王到京中,去了以后说京中大好。
今年萧夫人再来信是顺理成章。
临安王对着韩宪王的信自语道:“我已经进京了,人早就去了!”又拿起第三封信。如果说萧夫人的信只是安抚住临安王,这第三封信就至关重要。
这信是宫中张太妃的大太监顾公公来的。
从韩宪王去年纳古里氏为妃后,顾公公来了头一封信。头一封信没有别的话,只是嘘寒问暖。第二封信,就简单地说说宫中的事。这第三封信,顾公公说到皇帝的事,又说太妃年迈,时常挂念四海安定。
三封信,系得临安王一步也不会对着韩宪王去。这说明宫中对韩宪王增加兵马是不安的,来信自己,表明他们知道小皇帝是不能当家的,而萧夫人对于京中的事无巨细都来过问,说明萧护有退让的意思。
孙珉这一年总是心情不错,边观察边打量边盘算。萧护有自知之明,知道他是不如自己名声正的。
临安王摄政,或是临安王登基,指日可待。
把韩宪王的信抛到火盆中,由它化为灰烬。
潘侧妃蹑手蹑脚在帷幄后面偷看,见到郡王对着一封信笑得合不拢嘴,这信上笔迹熟悉,又是萧夫人的。
每一回萧夫人来信,郡王就自己看上半天。潘侧妃则越来越沉默……
又是新年,曹文弟从王府中出来,总是郁闷的。韩宪王自立为帝,借助古里氏夷人问鼎中原,本来是一件大喜的事情。
可曹家就只受排挤。
曹娟秀不算得宠,曹文弟是个文章锦心秀口的人,没有太多的实战给他增加经验,还总怪他办不成事,他也很是冤枉。
他一年比一年弄得清楚,什么叫自己办成事,就是自己把萧护说到他臣服于韩宪王。关于这一点,曹文弟又不服气。
他认为要服众,就自己去,谋士也好,武将也好,与本人德行是两回事。
他缩头在雪中嘀咕:“总想和萧护过不去,还想让他受招安!”风声把他的低语掩盖住,雪遮住他眼睛,他就没看到路边站的两个人。
两个人全戴着大皮帽子,有一个急切地从帽子下面对曹文弟看,两行泪水才出来,就在脸上化成冰!
曹文弟擦身而过,另一个人低声清晰地道:“曹先生,别来无恙!”走出几步后,曹文弟才听到,他一愣,这声音好熟悉,回身一看,见两个人推推头上皮帽子又立即压下来。
曹文弟如遭雷击!
父亲!
另一个是孟轩生!
父亲?
他再看过去,见两个人往前面走,曹文弟在后面跟着。到一处客栈中,见几个人守在小院门外,是江南曹家的随从。
主仆相见,只看一眼,使个眼色,曹文弟走进院中,见门帘高打,除去皮帽子的那个人缓缓回身,正是几年不见的父亲!
曹文弟当即跪下,泪流满面,由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