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5 页)
啊,元帅,您似乎还没给我安排什么呢。”
我有点担心希琰,只随口说了句:“你闯营辛苦,还是好好歇一下吧。”
他却不依,冲到我身前道:“您这话就不对了啊,我来这干什么的,不就为了这一冲么,您要是嫌弃我武艺不精,建不了功勋,担不了大任,咱没话说,但要是别的原因,您可就多虑了。”
我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暗想:“陆青勇猛,兴许这次,还要靠他。”
便回身从皮壶里拿出一只令箭道:“我不安排,是因为你太过勇猛,要等找个可以发挥你本事的职位才能对你派遣。”
说着把大令给他,道:“封你为四路接应使,领五万人马,围城巡视,及时接应四方军卒。”
陆青接过了令箭,脸上有些不自在,低声嘀咕了句:“合着我这个四路接应使,别名就是围城转。”
我一听连道:“你这话就不对了,今次杀敌,四方兵势都不能弱,你若是可以及时接应,不但可以保证各方军马不败,更可以及时痛击敌军薄弱之地。可以说这次总攻,你的责任最大,担子最重啊。”
我这一说,他才高兴了,举着令箭道:“成,元帅您就请好吧!”
然后转身下去了。
此时大帐内,只剩了我一人。
便不由得想起了希琰,暗道:希琰一向以我为重,而在此等重要关头,又会去了哪里?
心里有些不安,却无法抽出过多的思绪整理。
只好吩咐几个亲兵,在营中及营外寻找。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中飞逝而过。
转眼,就到了二更时分。
将大营内的事务交给了史魏书全权打理,自己则是领着十五万兵卒,往昌舟城东门而去。
此时夜色正浓。
战马早已去了銮铃,裹了软布,在旷野之中听不到半点声音。
走了许久,便到了离昌舟城外五里的地方。
扎下了队伍后便吩咐信炮兵准备好信号,只等四更时到。
此时我的心中,是种说不上来的紧张。
这就是古时的战争。
真刀实枪,稍有不甚就可能会血肉模糊。
我也很有可能会死在这里。
但却容不得我多做考虑了。
在四更天时,一声令下,信炮轰鸣而响,明亮的炮弹直射半空,照得半天透亮。
杀声喊声马蹄嘶鸣声,四野震天响起。
胯下的战马早就有了战争的躁动,打着鼻响,前后移动。
我站在高低上,看着其下火光纷乱,几路人马早已拼杀在了一起。
风在耳边呼啸,鼻孔间全是血腥的味道。
尘埃,火把,烟尘,纠结在一起,迎面扑来。
我攥着马鞭,紧张的注视着战事。
尤其是东路。
袁戎得带了十五万人马,城内的兵卒也在东门多拨了人手,那里的拼杀最为激烈。
然而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东门的敌军竟是多了几分杂乱。
按理来说,主帅的营帐,自是集中了众多的精兵良将,就算偷袭突然,也不该乱成那个样子。
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只一团散兵。
而且看乱的范围,似乎有一阵子了。
这是怎么回事?
我心中暗自寻思:难道是我们在总攻之前,那里出了什么事么?
而就在此时,旁边的一位副将指着东门对我道:“元帅您看,袁将军已经杀到中营了。”
我顺着他所指一望,果然,那里的火光最浓。
既然已经到了中营,而城中的军马也冲杀的差不多,眼看东门就要被破了。
竟是比想象中的容易了太多。
我心中仍是疑虑,却看东门的敌营忽地一变,竟像忽然长出头的龙一般队列整齐了起来。
我叫了声不好,连吩咐身旁副官道:“你速领两万人马,到东城接应!”
副将也看出事有蹊跷,连领兵去了。
这时袁戎得的兵马已冲入了敌营内部,就看营门处忽地集齐了一队人马,竟是将袁戎得围在了正中间。
一下子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难道这是计策?
我暗暗思量,却也不该,先前的散乱已让东门损失了过多人马,这若是诱敌深入的计策,代价未免太高。
然而究竟是为何?
正想着,就看刚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