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多时候,许多人,走向并不是原本安排的那样,归宿和结果也可能与期望完全相反。有时候,哪怕别人就那么一句不经意的话,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左右着行走的方向,决定终生的命运。
在这方面,李达感触颇深。
那是四五岁时的一个晚上,他到二叔家串门。二叔叫李干,是乡卫生院的医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回家。因为家住山上农村,离卫生院有十多里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那天晚上,二叔回来了,还带回一位客人。
李达听到二叔的声音,以为二叔又带回了好吃的东西,连忙高兴的赶过去。
二叔很疼爱他,见他一落座,就对那位客人说:“先生,这是我的侄儿,请你给这娃看一看,他以后的命运如何啊?”
这个从早到晚都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玩童,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命运之类的道理。不过,好奇心驱使他对那位客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见那人魁梧高大,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斯文儒雅,热心的把小李达拉到身边坐下,捏着小李达的左手掌,仔细端详一番;继而摸了摸李达的额头,说出一番令李达终生难忘的话:“这娃额头饱满,鼻梁端正,双目有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拿壳儿的人。”
一听这话,二叔全家人都喜形于色,连忙对李达夸奖道:“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噢!”
幼小的李达似懂非懂,但他却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会有别于其他的孩子,一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所谓“拿壳儿”,就是按月领取工资的意思。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拿壳儿”是大多数年青人都梦寐以求的追求。“拿壳儿”就意味成为国家干部。一个农民能够变成“拿壳儿”的人,就意味着能够跳出“农门”光宗耀祖。李家世世代代都没有多少文化,或耕种土地为生,或编织篾具为业,全都是本本分分普普通通的贫民百姓;到了李达父亲这一代,就算李达的二叔李干有出息,多读了几天书,可惜,因各种原因断送了二叔读高中的学业。二叔先是当了赤脚医生,后来转为正式医生,在乡卫生院上班。除此,在他们居住的高山地带,就算得上那些教书的民办老师有文化,但也不多,就一两人而矣;再其次,就算得上大队会计有文化,不管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请大队会计去帮忙挂帐写礼,很受人们的尊重和欢迎。现在来看那位大队会计的水平,不过是写得来字记得来简单的账务而已。可见当时李达居住的环境是多么的贫穷落后。
听了算命先生的这句话和二叔一家人的鼓励,李达的心都飘起来了,连忙兴奋的跑回家去,神秘地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们。”
父亲李能和母亲汪雪芝看到小李达神秘可爱的模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将信将疑的问道:“小孩子有什么秘密?”
“你们不信吗?真的也!”
“说来听听。”
“但你们一定要保密,不能对外人说噢!”李达闪着明亮的大眼睛,非常慎重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担心这些话传出去会被人家笑话。
“我们一定为你保密,绝对不说出去!”父亲李能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达犹豫了一阵,闪烁其词的说:“你们先猜猜看。”
“你到了二叔家,一定是二叔又给了你一件好东西?”
“不是!”
“你在你二叔面前又放了一个响屁?”
“哼!我是认真的!二叔带回来一位算命先生,说我额头饱满,鼻梁端正,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拿壳儿的人。”
李能和汪雪芝听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更是满心欢喜,虽然不相信这是真心话,认为这是客人逗小孩子耳朵喜欢才说着好玩的,但还是眼前一亮:要是儿子以后真的能成为“拿壳儿”的人,定是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里,就是做梦也会笑醒,连忙提醒道:“拿壳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必须通过努力读书,并且成绩相当优秀才能实现,你做得到吗?”
李达铿锵有力的回答道:“做得到!”
“那就好!只要你想读书,我们哪怕砸锅卖铁也愿意!”父亲当即表态。
李达听了,虽然很兴奋,但也有些为难,他天真的问道:“读书和大花狗相比,哪个更好玩?”
“当然读书好玩!”父母觉得又可笑又可爱。
原来,李达希望能够天天和家里的大花狗为伍就好。大花狗是爷爷从路边拾回的被遗弃的流浪狗,因为得到爷爷的收留,和小李达很合得来,小李达只要一声吆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