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天地之前,‘道’就存在了,它创造鬼地创造神,生出了天,也生出了地。”
道的伟大,在于空虚,所以能包容万物,可塑性最大,以至于无穷无尽。
刘邦大传……作者的话
作者的话
要了解刘邦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实在不容易,有人说他是真命天子,有人说他是狡猾的狐狸,也有人认为他只是运气太好,但这些都很难用来解释刘邦。
华夏文明和楚文明的互动,产生了大汉文明,在这个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最重要的文明里,刘邦扮演了“按钮”的开动者角色,光是这点他就太重要了。
作者不断地思考着,但任何观点都很难诠释刘邦的言行和事迹,因而尝试以老子的《道德经》来观察,因为刘邦正是黄老之治的起动者,用这个角度看他,或许能够发现一些“道之理”也说不定。
作者大胆地尝试,如果失败了,也请笑纳!?”
刘邦大传……第一章 浪荡少年时
第一章 浪荡少年时
没吃过苦的孩子,花钱较大方,所以更受人欢迎,跟在旁边起哄的喽另外兵必然不少,人多势壮自然喜欢往热闹的地方鬼混,沛县的县城便成了“刘季党”经常出没的地方了。
起于草莽,英雄不怕出身低
《史记》中的〈高祖本纪〉,一开始便有这样的介绍: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段文字,很多当然是后人加油添醋,以对真命天子的渲染描写。但有几点仍值得去注意,才能对刘邦的身分真相有较多的了解。
在《史记》或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刘邦名“邦”的记载,可见这个名字是日后才取的。在《汉书音义》中,苟悦诠释道:“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邦”是“国”的意思,也就是成功之后,刘邦才自己取了“邦”这个名字,究竟是当汉王的时候或是即帝位以后才有的,就无法考证了。
在当时,一般平民都是只有姓没有名字。由于只是平凡农户,出身低微,刘氏一族都不可能有名字。《史记》中的太公,就是“刘爷爷”,刘媪则是“刘妈妈”,这显然不是什么体面或有意思的称呼。
至于刘邦字“季”也不是真正的“字”。中国古代兄弟以排行顺序,便有伯、仲、叔、季的称呼。老大叫作伯,老二叫作仲,老三叫作叔,老四叫作季。
根据史料记载,刘邦的大哥的确叫作刘伯,二哥也叫作刘仲,排行老四的刘邦,从小被称为刘季,似乎不算有什么意义的字了。
更有趣的是《史记》和《汉书》中,所有的文字都不见“邦”,可见的确有所避讳,但对“季”字则并不避讳。也就是说“邦”的确是刘邦的名,但季则只是排行代表,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
良家妇女却跑到大泽边睡午觉,即使对性问题较开放的古代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有关刘妈妈在大泽边睡觉,作梦和神相遇,当时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刘爷爷跑去观看,见到一条蛟龙伏在他妻子身上,因而怀孕,生出刘邦的这段记载,显然是后人添加上去的神话。
真命天子的刘邦,怎么可能是平凡的刘爷爷和刘妈妈生得出来的?神话中的蛟龙便因此而生。
重点是为何是“蛟龙”呢?这里应有地方性图腾的意义,蛟龙是一种水蛇的神化形象,换句话说,刘邦的先祖,是属蛇图腾的部族人氏。
谈到这里,就必须介绍刘邦的家乡了。
沛在秦朝时才建立县制,丰邑则是沛县的一个乡邑。沛县约在今天江苏省的北部,汉王朝以后,泗水郡改称为沛郡,原先的沛县县城则称为小沛,是徐州非常重要的粮食储存中心。
沛的意思,是水源充沛之意。
水流多,生物自然较繁盛。江苏省被长江由中间贯穿而过,长江以北部分古代属徐州。
春秋时,这里是吴、梦、陈的交界,战国时代则是楚、齐的边疆。因此这个地方混杂有多种图腾部落的文明,其本明或许是蛇图腾,但鸟图腾及火图腾族文化,势必也对这个地方有不少的影响。
长江北岸众支流带来了不少沙土,堆积在江北较平坦的地方,形成了肥沃的平原。这种土质的生产力特别丰富,丰邑乡的名称大概便源自于此。因而沛县的农民得天独厚,不用太辛劳便可有不错的收成,生活也不会困难到那里,人力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