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她在县城里的一所重点高中住读。每逢周末,林怡然回家时,就会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给李英芝带点好吃的。县城一条老街的拐角处,有一家卖饼子的。饼子里包满了白砂糖,饼子外的两边洒满了芝麻,又甜又香。李英芝最爱吃这个。林怡然走出校门后,绕了很远才走到那儿,买上几个,用塑料袋包好。然后,坐车回家。到了家,林怡然看母亲笑眯眯地吃饼子,自己就捋起衣袖,拆了床上的被子,换了床单,拎起木脚盆,到水笼头边去洗,很麻利的样子。村里的人一看见,就喊:真有福气!有了这么个乖巧懂事的姑娘!
然然,洗完了唱歌我们听啊!
那时有两首歌很流行:一首是程琳的《酒干倘卖无》,一首是朱晓琳的《妈妈的吻》。林怡然唱《妈妈的吻》唱得特别好。音调把握得很准,音色纯而甜。村里的人就爱听林怡然唱这首歌。让她唱,她就唱。林怡然从不扭捏。刚晒完被单,林怡然的额头上还有细细的汗珠,手指红红的。她穿了一件李英芝用旧毛线打的黑绿相间的毛衣,唱开了——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
李英芝也在旁边听,她陶醉在女儿的歌声里。林怡然每当唱起这首歌时,就会想到父亲林先勤,还有姐姐林斯雪,还有那一直杳无音信的林婵娟和林婵玲。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曾经有她的亲人。林怡然也好像隐隐明白了林先勤为何要离开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山村,去大城市武汉。那个小山村是他的伤心之地,他失去了曾经心爱的爱人,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两个,不,是三个女儿。也许,喧嚣的都市生活能给他孤寂的心灵带去些许暖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忙忙碌碌,时间或许会使他淡忘那苦涩的记忆。林先勤是善良的。林怡然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家里有两个热水瓶,冬天时,一个用来装开水,一个用来装第二天用来洗脸的热水。热水瓶上挂了两个硬纸片,写着:开水、夹生水。这纸片就是林先勤做的,他是怕他的女儿喝了夹生水而肚痛。若干年后,林怡然的记忆里这一幅画面挥之不去:两个暗红的热水瓶,干干净净地立在柜子上。上面挂着纸片,飘逸的毛笔字给这朴素的发黄的小纸片点上了一缕神奇的色彩。此时,阳光从木窗里斜斜地射进来,几束灿烂的光柱中,跳跃舞蹈着快乐的精灵……
所以,林怡然每过一两个月就要在周末去看林先勤,她想念他。
这是一个距离大武汉车程仅四十分钟的小城。汉水柔柔的,像一条绸巾,飘逸着;又像是强健的手臂,呵护着。林怡然就生活学习在这个小城里。林怡然现在在车上。这几十分钟林怡然很遭罪,脚一跨进车,那股汽油味林怡然就晕。她在车窗边的位置上闭着眼,让外面的风吹在脸上,吹走萦绕在她身边的汽油味。一路吐了几次后,车终于在新华路站停了。林怡然随着人流穿过川流不息的马路,向林先勤所在的地方走去。林先勤的门上是一把锁。锁环里塞了一张纸条:工艺大楼送货,五点回。林怡然在隔壁小杂货店里一看挂钟:4:40,于是,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放下书包,拿出语文书看着。
然然——!
一个熟悉的声音钻进耳膜,是林先勤回来了。他手里拿着扁担,扁担上缠着一团麻绳。外衣敞开着,露出里面一件已经很旧的毛衣,那袖口的毛线已经散了。脸上因为笑,那亮团一闪一闪的。油黑发亮的脸上写满健康和劳动后的愉悦畅快,还有那突见女儿后的惊喜。
爸爸,你回了!这一声“爸爸”林怡然竟是脱口而出,没有丝毫的犹豫与做作。这个称谓对林怡然而言,是唯一的。一进屋,一股异味扑鼻而来。屋里唯一的窗紧闭着。
爸,你怎么把窗子关着呀?
哦,我怕下雨。厂里的皮鞋打湿了咋办?林先勤永远认真,认真得固执。林怡然曾听母亲说过他,有件事记忆特别深。那是他在大队当会计时,奶奶没钱轧米,就问他借一块钱。他说:去找队长签字,签了再借!奶奶就大骂:你这个结豌豆!我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儿子!所以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信任他的。
然然,坐!我做饭去!
林先勤拿来一摞报刊,报刊上全是鲜血淋淋的画面。要么是刀,要么是女人。林怡然把它们放在一边,拿起一张晚报,一看日期:竟是两个月以前的。
爸,我来帮你做饭吧!林怡然捋起袖子,蹲在地上择菜。一看油盐酱醋、瓶瓶罐罐都放在地上,还有一堆空酒瓶。林怡然的喉咙有些哽咽,鼻子酸酸的。她看到了父亲的生活。无须他人来描绘,她已清清楚楚。她自己也无法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