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薄U飧雒�什辉喽�摺�
我认为这种位置转换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地下管线的带宽是无限的,而以大的带宽则是有限的。以太是唯一的,但光纤的数目却无穷无尽。尽管我们可能会越来越聪明地使用以太,我们终究还是得扭所有元线通信的频谱节省下来,用在像飞机。轮船、汽车、手提箱或手表等移动的物体上。它们的活动范围无法限制。光纤:自然之道
6年前,当柏林墙倒塌时,德国联邦邮电部哀叹时间早了5到7年,因为当时光纤的价格还太贵,在东德全面铺设光纤电话系统为时尚早。
今天,即使加上两端的电子成本,光纤都比铜线便宜。如果你遇到的情形不是这样,只要再耐心地等上几个月,一切就会改观,因为光纤连接设备、开关和变换器的价格都在直线下降。除非通信线路只有几英尺或几码长,或是安装人员的技术不够熟练,否则今天实在没有理由在电信中再使用铜线了(假如把铜线的维修费用考虑在内,那就更不划算了)。
铜线唯一真正的优点是能够传送电力。对电话公司来说,这是个敏感话题。电话公司一向引以为荣的是,当飓风袭来的时候,也许会造成停电,但电话系统却仍可以运转如常。如果你的电话线采用的是光纤而不是铜线,就必须从当地电力公司取得电力,这样如果出现停电的话,电话也一定会受到牵连。即使有备用电池,由于要花特别的功夫来维护,也不算是什么明智之举。基于这个原因,将会出现包铜的光纤或包光纤的铜线。但是,从比特的角度看,把整个地球连成一体的,终究还会是光纤。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从铜线到光纤的转变。美国的电话公司每年大约会有5%的设备被更新,出于维修和其他的原因,他们把铜线换成光纤。尽管这种升级工作在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但是,饶有趣味的是,如果照这个速度进行下去,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都会遍布光纤。关键是,无论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带宽,是否懂得怎样运用它,我们很快就会发展出全国性的宽带信息结构。至少,光纤系统会为我们提供品质更高、也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把哈罗德。格林法官(JudgeHaroldGreene)在1983年犯下的错误改正过来。当时,他禁止地区性的贝尔公司(RegionaIBeIIOperaiingpanies)进入信息和娱乐业。一直到1994年10月2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Imunicationsmission)才迈出重要的一步,批准了所谓的“视频拨号”(videodialtone)。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贝尔公司游说的人,提出了一种似是而非但却十分有效的理由,以证明进入信息和娱乐业的正当性。他们获得了成功。
电话公司称旧有的电话服务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除非批准它们成为更广义的信息提供者,否则它们没有积极性去承担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光纤)的巨额费用。
且慢。电话公司一向都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事实上,大多数贝尔公司主要的财源都是电话黄页(Yel1owPages)。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假如电话公司以原子方式,把这类信息送到“视频拨号”意指获取影像就如电话拨号一样容易,即允许发送和接收影像成为电话公司传输服务的一部分。电话号码簿的一部分,专载公司、厂商等电话用户的名称及号码,按行业划分排列,并附有分类广告。你的家门口,就没有问题;但假如它们把信息化为比特,以电子方式传送给你,就犯法了。显然这是格林法官的看法。
因此,游说人士辩称,电话公司只有进入电子信息传输业,其掏钱铺设地区性光缆线路的行为才可能具有合理性。他们的论点是,假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个论点获得了认可,电话公司正大举进入信息和娱乐业,并且铺设光缆的速度也比过去稍微快了一些。
我觉得这个结果是相当不错的。它会使消费者得益,但上面的这番说理却站不住脚。电话公司以貌似有理的论调推翻了貌似有理的法律,但现在却可能迷信上了自己的论调。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带宽来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事实上,120一600万比特/秒的带宽更适合目前大多数媒体的需求。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了解或发挥这一带宽的创造性潜能。律师和电话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花了10年时间对格林法官施加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忘记了先去看一看现有的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