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1/4 页)
至于王旭说的,杨明岳要打宝安郡,就等同于向三个国家宣战,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试想一下,蔡文卓受了重伤,无法指挥全局,而这就等于明国现在就是一盘散沙,不管是谁哪一个国家,都有独自消灭明国的实力,然而,其余的国家会作视你吞并明国逐渐强大么?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现在的1东都,想要打明国,王旭绝对不会让他得逞!
本来东都的实力就很可怕了,如果再得到明国的土地,那立即就会实力暴增,说不定连圣朝都无法比拟了。
所以,不管付出怎样大的代价,也不能让东郡得逞!
而在南边的胡国,也是一样,在王旭出兵加入宝安郡战场的同时,他很有可能也会来插一脚,也许南都的目的并不是要占领宝安郡,至少不会让圣朝和东都得逞。因为一旦得逞了,胡国也不保,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也许,在王旭出兵宝安郡的同时,他会不由余力的攻打清源郡。收回失去的土地,王旭军虽然实力强大,但要同时开辟两处战场,也有点困难。
好几年的发展,使得四国都实力增强,这种时候,绝对不会坐山观虎斗,都像蹭着这时机狠捞一把,不管成与不成。都要尽力去做。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帝都。
军机处。
大堂中,所有人正襟危坐,这是贾恢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六部、都察院、顺天府、廖云、郑立、福康安、狗蛋、孙钰、新四军等等将领,如果非要说个人数,约百人左右。
此次召开会议的目的。就是商量王旭那个‘打’字。
“陛下就说了这一个字?”
黄权看向贾恢。
贾恢点点头:“陛下的意思,肯定是想和明国开战。我们要商量一下,如何用兵。”
韩书画道:“陛下三年前曾答应过蔡文卓,五年内不踏入明国疆土,我们现在这样做,岂非失信于天下啊?”
郑立笑了笑:“这算什么失信啊,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兵不厌诈啊。”
“话虽那么说,可毕竟是落人口实。”
韩书画道:“我看陛下的意思并非是要现在和明国开战,我们不如先屯兵边界,坐山观虎斗,看明国和东都斗得两败俱伤。到那时在动手不迟,也许到那时,已经是两年后了。”
孙钰摇摇头:“书画先生,你认为明国能支撑两年时间?我可不那么认为。”
其他将领也是点了点头,东都现在的强大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就算是圣朝与其对战,胜负都很难料,更何况是区区明国,也许不出半年,两郡之地尽归东都。
贾恢看向地图,说道:“书画说的也不无道理。”
所有人齐齐看向贾恢,看他要表达什么。
贾恢道:“蔡文卓这五年来,大肆开辟草原,粮食堆积如山,只要有了粮食,还怕没有兵么?”
“再则,草原上还有蔡文卓五十万屯田部队,虽然不算是正规的兵士,可在屯田的同时,每隔几天也要进行训练,如遇战事,只要全部穿上厚重的战甲,即可就能投入战斗。”
“还有实力强大的象兵,草原是应有尽有啊,现在就有三十万,如果不够,随时可以召集。”
“明国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我们永远不要小看他!”
韩书画道:“贾大人,你好象还少说了点。”
“什么?”
韩书画道:“蔡文卓最重视的就是农业,他的粮食足以养活两百万大军,并且能支撑一年有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我们会怎么做?”
“如果圣朝危急,而我们手上又有数不清的粮食,那我肯定会拿出所有的粮食,大肆扩军,不管是是不是新兵,装备好铠甲就能投入战斗,也许打不了硬仗,打打顺风丈总可以吧?”
韩书画说的很有道理,打个比喻,两军交战之时,没有必要所有人马都出动,只需用三十万象兵作为先锋出战,只要敌人败退了,那新招募的那些新兵就派上了用场,几十万新兵一起冲锋还是很吓人的。
“我要说的是,那象兵皮糙肉厚,又全部装有最厚重的甲胄,就算是挨上一两枪,也无大碍,除非是遇到大量的秘密武器和红衣大炮,否则,断断不会败亡,所以,明国的实力不容忽视。”
韩书画接着道:“我建议,不要急着出兵投入战场,那样处在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