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 页)
在莫干山一带已经是人心惶惶。
这不还才下午四点钟,莫干山镇已经是家家关门闭户,镇上仅有一条街道上已经看不到一个行人。
一阵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打破了莫干山镇死一般的沉寂,“土匪又来了!”镇上百姓们开始祈祷土匪不要砸自己的家门。
不过过了很久都没有哭闹声传出来,有胆大的百姓开始从自家的门缝朝外看去,街上来的马匹并不多,也就五六骑的样子。
“不象是土匪来了呢。”屋里传出一阵窃窃的私语声,一般土匪下山至少都有几十人,这五六个人里尽管有几个看起来虽然剽悍,但怎么看都不大象是土匪。
“掌柜的,这个小镇有点不对劲啊,张龙,你们几个都小心点。”锁柱勒住马转头对跟在后面的张龙说道。
这五六骑正是“微服私访”至此的罗剑一行。
离开上海县后,罗剑和黄宗羲一行就离开了官道,开始往乡下调研。
江浙虽号称“鱼米之乡”。自崇祯末年以来基本未经大的战火蹂躏。这几年又有南京政府低税收政策。按说百姓生活应该不错,但罗剑和黄宗羲看到的并非是想像的那样,这些地方许多百姓的生活比扬州府的差得不少,甚至连山东的百姓都有所不如。
扬州和山东等地是从满清手里收复回来的,这些地方经过清兵和农民军抢掠,不少地主豪绅都被清兵和农民军清扫一空,国防军收复这些地方后大量土地也被收为国有,这些土地又被分给无地的农民。有了田地的农民在政策的扶持下,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但江浙一带却并非如此,以前罗剑担心的土地兼并现象在这些地区依然严重,大量的农民还是依靠租种土地为生,尽管南京政府规定的税收比南明时期低了不少,但绝大部分地主依然按照以前的标准收着地租,换句话说,南京政府的税收虽然比南明降低了不少,但最底层的农民却没有得到任何实惠,真正得到好处的是那些地主豪绅。
从农村了解到的情况让罗剑心情变得有些糟糕。一路上话也少了不少。这些情况罗剑以前知道一些,但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罗剑有心马上回南京想同史可法等人商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想到杭州附近还有潞王朱常淓离开时的十几万亩田地,这些田地后来被朱常淓同南京政府换了一艘军舰,这些田地的情况如何,他还想去看看,这一路走来就到了德清县的莫干山镇。
“锁柱,看看能不能找家店子问问?”罗剑对锁柱招呼道,他也看出这个小镇有些不对头,但到底发生了什么,总得找人问问。
锁柱下马朝一家门脸上挂着水牌的客栈,刚刚走近,锁柱就听到店里有人在低声地说话,说什么却听不清楚。
“店家,我们是过路的客商,我们要住店,快开门!”锁柱上前叫门道。
“客官,我们店里不营业,你们到县上住吧。”店里传出声音,门却没有打开。
“太冲兄,你去叫门吧,锁柱可能让他们有些害怕。”罗剑对黄宗羲招呼道。
黄宗羲翻身下马,朝店门口走去,“锁柱,让我来吧。”
可能是黄宗羲文弱的书生模样让店家少了不少戒心,店门终于被打开了。
“店家,我们六人是从嘉兴来的客商,请问贵地发生什么事了?这才申时,怎么家家户户全都关门闭户了?”罗剑和黄宗羲走进店里,对仍有些惊慌之色的店伙计问道。
“你们真是客商?”伙计犹疑地看了看门外的锁柱和几名护卫,有些不信地问道。
“我们骗你干啥?他们只是几个家丁,你们担心什么?”黄宗羲笑着说道。
伙计又仔细打量了锁柱和几个护卫,大概没从他们身上看到带着家伙,这才放心了一些,把罗剑和黄宗羲招呼到大堂坐了下来,又有一个伙计拎着一个茶壶上来给两人沏上了茶。
“我说你们胆子真够大的,现在还敢来莫干山,你们就不怕土匪吗?”伙计见罗剑几人脸色十分平和,也看出来这几人根本不可能是土匪,这才一边沏茶一边说道。
“土匪?莫干山上有土匪?”罗剑吃惊地问道。
“这位客官,本来咱们莫干山是没有土匪的,这不上个月才来了一帮,听说是从皖南那边跑过来的,这帮杀千刀的,来了就抢,还要把青壮给抓去,可把我们坑苦了。”伙计说道。
“莫干山出了土匪,你们杭州府就不管吗?”罗剑奇怪地问道,杭州还是有个守备师,守备师打仗不行,难道连剿匪也不行了?
“杭州府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