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页)
严格的要求。比如:底盘大所用的钢板。我们就不能依照别人的材料标准,而是应该更厚一点。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科学的广法去减轻重量,我们可以利用拱形原理,在钢板上打洞,一般是椭圆形的孔洞最佳,具体孔洞的形状还有密度,你可以请物理研究所去计算并设计。古人造桥的时候,尚且知道造桥孔,以减轻桥体重量,增加桥的承载力。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发扬光大。
还有一些非受力部位,可以酌情使用一些强度较高的非金属材料代替。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不影响整体底盘强度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如果你们通过我说的方法,增加钢板厚度,却不增加底盘重量就是胜利。郭院长,你认为有难度吗?”
郭东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老板,我认为问题不大,我们没有老板你这么有先进的眼光,如今你提出了方法,我们只要去做,我相信我们能做得到。”
“哈哈哈哈!”听了郭东隐喻的马屁话,沈丹青就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稍停,他才接过话题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我的初始想法就是想我们的底盘要比别人的强度高一些。但又不能增加底盘的重量,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
其实沈丹青的这个方法,后世有许多豪车用了,还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因为是英文名,是什么名字他不记得了。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创意性发明,中国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使用了。不过现在是沈丹青最先提出的,那发明专利也就归长胜投资集团所有了。
沈丹青又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接着对郭东说道:“对了,郭院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以后要设计的车架上。”
“老板放心,我记住了。”郭东几乎是拍着胸脯向他保证道。
听了郭东的保证,沈丹青就放心了。他是讲到哪就记起哪,属于条件性反射,基本上他是说完就不记得这件事了,因此他很怕郭东也忘了这件事。
最后,沈丹青看到郭东他们没有什么特别能解决的难题,就站起来说道:“那好,既然你们没有什么困难,那我就放心了,不过,郭院长,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制造出底盘系统,我还等着坐公司制造的第一辆车呢?
我就先回公司了,不耽误你们工作了,你们接着开会吧!”
沈丹青说完,就往外走。郭东和会议室里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赶紧站起来礼貌地向他说道:“老板慢走”
沈丹青也不回,只举起一只手晃了晃当作回应了,他心情愉快地离开了长胜精工返回公司去了。
未完待续……
第245章:新设备
只过了3天,李正宇就又来总部见沈丹青了。他神态恭敬地双手将剧本呈到了沈丹青的面前说道:“老板,这是我们根据你的要求编写的剧本,请你过目。”
李正宇是台湾人,因此他才对老板有更多的敬畏,只有自幼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他,才知道老板的利害。以一个内地农村初中少年的身份,孤身一人下广东,创下了诺大的家业不说,还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这其中的难度近似于神话,反正他到过世界各地,就没见到还有人做到了老板同样的高度。
这个剧本是根据沈丹青自己的初稿填充内容完善的,沈丹青看着自然满意。
草草地翻阅了剧本的内容,沈丹青就笑着说道:“就按这个剧本拍吧!你们什么时候正式开拍就通知我,我到时一定会带着我女儿到场的。”
李正宇不愧是年纪轻轻就获得美国名校硕士学位的人,他这次又闻弦知意,他知道老板是要下逐客令了,于是他抢先就告辞道:“老板,那我先回去准备了,再见!”
李正宇走后,沈丹青就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放肆地笑了。不容易啊!终于可以拍电影了。前世他只是一个丝,虽然不是追星族,但是对拍电影还是很向往的。俗话说戏如人生,通过拍电影,能体验到一段段不一样的人生。这种感觉很奇妙,是其它行业所不具备的。特别是前世的电视莹屏上,充斥着清宫剧和抗日神剧的时候,他常常也因看不惯而破口大骂,骂那些导演都是猪脑子,连那么明显的错误都不自知。要是自己去拍就会怎么怎么样。
当然他也知道,电视剧往往都是几十集开拍,所以没法做得电影拍那么精细,否则会成本过高。可这也不是粗制滥造的理由,毕竟电视电影是给全国的观众看的,影响力可不少。
电影行业,长胜投资集团正在涉足,电视传媒行业将来也会进入。当然不是内地的电视台,而是香港的电视台。香港的无线电视牌照只发了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