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
他喉音柔软的低笑起来,我早已涕泪如雨。这样的时刻,我宁可你发火,摔东西,打骂,甚至烧了园子,也不要见你如此。
下人们在议论,有的说少夫人这次可是挣足了面子,按理这事就算公子休妻,那是一点脸面也没有的。有的说少夫人心硬,亲事定下后一点回绝的意思也没有,
高妈妈的声音最大,“她为什么回绝?咱们公子已经是成了这个样儿,那新姑爷可是昌王呢!她眼睛长在头顶,当然是看大帽子!”
我出去,她不敢讲了。手巾按着眼睛,嘴巴里嘟嘟囔囔只说,“这人不成个人样子,可怎么过!说不得,大家一起再这陪着等公子好一点,好不了,我便跟他一起去!”她真正的梗咽起来。
我无心跟她计较。怎么能好呢,谁都看出,公子不过是拖日子。
他还是长日静坐,大夫说他的神智清楚,心智未失,他只是对一切失去了兴趣,世界对他不再有吸引,他对生活无爱,无恨,曾经一切的爱憎,都变得平静无波。
公子自晴初嫁后便基本没有离开过病榻,花朝那天匠人们种花,丫鬟们给花树添彩挂符,他精神似乎转好些,我们便扶他去了半日园。
他的卧榻正在那一棵海棠树下,我不知道他为何来这里。花海随风势逶迤起伏,他默默地出着神。
看到我时,他笑一下,让我坐下,示意手边,那是他前几日做的一手小词,他已久不做诗词文章,我展开,轻声念给他听,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稍头。
“你喜欢么?”他忽然问我。
我点头。我想告诉他这首词我早已读过。这就是那首让后世得以记住他的,《眼儿媚》。我胸中梗着一篇话,这已是最后的时分,我该让他得知我的身份吧,这穿越千年的魔障,符咒一样困着我。公子应该知道吧?
“告诉我,你到底从哪儿来?”他又微笑问我问。
我心中一抖,来了,他已经问出来,我指尖揪紧了那张诗笺,他却又不说话了,合上眼,耗尽了精神似的。
风起了,海棠如红雨,梨花如雪,纷纷落下,遮住他的身体。他像大理石像一样静卧,似乎已与世无涉。除了风撩动花枝的声音,鸟雀的啾鸣,其余一无噪攘。渐渐的落了几点雨,花瓣随水流去,这水中的花雨,花中的消息,流逝的春天。
当晚公子神智昏沉,但始终双目微睁,似等待。我将耳凑近他唇边,听他在说,“属于我的接引,怎还不来?”
我放下了毛巾,最后深深看他一眼,转身走去外间。
片刻,相府中人们听到奇妙的乐声再至,久违的,哀婉的曲调,自天际缓缓飘来,这一次无人去追究,那是妖音,还是仙纶,没人计较,在这一个默默等待死亡的夜晚,神秘的乐曲降临,似乎是人们意料之中的。
乐声离公子病榻越来越近,如无形的手掌,缓缓抚慰着他全身,公子眼中闪出了光亮,周围人听到他清清楚楚的说,“我一生,竟是归去时最轻松。”
这也许是他最后的话。他太多的话都随风散了,最后留下的,仍是他的眼儿媚。
七日后是公子头七,丧事仍未结束。公子早已交代丧事不大办,但按律仍是折腾了一回。照样是大显神通的五夫人,照样是彻夜光照如白昼。照样是僧人诵经道士作法,只是宾客不再踏破门槛。相国在公子逝世后,终于最后一次辞官。这次,皇帝不再挽留。
我去半日园陪伴公子的新坟,离此不远,就是喜姐儿的坟,再过一处山头,是琳铛和桂杨。我和梓博一起给坟前锄草,身后一阵铜铃响,居然是相国牵着小麦。
相国满头须发皆白了,没有戴帽子,仍是平时那一件袍子,空出来一大块。他没有骑在驴身上,他只是绕着一块花田,独自徘徊。时而抬头望天,时而触摸花朵,看到我们,也不理会,却手握小把苗木,不知是对我们说话,还是喃喃自语。
“元泽五岁时,人家送我一头鹿和一头獐,要他分。他根本不认得,但他说,鹿旁边是獐,獐旁边是鹿。这孩子,从小就聪明。
“元泽九岁时,做了首诗,第一次论到朝政,此前根本无人跟他讲,他自己听听看看,居然就讲出了一篇道理。此后十七岁写万言书,二十四岁,中了进士。
“元泽从安徽做旌德尉回来后,入天章阁,做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见了皇上,受诏撰书义诗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