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昨晚嫌疑对象没有,急人。
此刻嫌疑目标出现了,怎么确认呢?
这个问题难不住独立支队的社会部长,只见他稍一盘算,便有了主意。
很快,在房间里选择了一个适合的角度,拉下窗帘,只留下一条缝,自己隐身在后面,眼睛开始盯准了那个西厢房。
眼镜一上午就没出房间,早饭都是旅馆老板喊人端进去的。
九点开始,先后来了两批人,进入那个房间。
第一批,两个人,衣冠楚楚,西装笔挺,一看就是那种政府官员的模样,但进那个房间以后,都有点点头哈腰的味道。
第二批人,是两个身材彪悍的青年男子,匆匆而来,似乎是来接受指令的,几分钟时间,就匆匆而去。
看着两拨客人,似乎可以确定,这眼镜身份不一般。
但究竟是不是严浩亮,锄奸工作最讲究精准,万一搞错了对象,那样可就得不偿失,影响恶劣了。
再等一等,一定要证据确凿。
乔向文拿定主意,眼看十二点了,顾不得饥肠辘辘,继续一眨不眨地盯住,守候着。
直到下午一点半出头,大好机会终于来了。
只见一个上穿缎子褂、下着军马裤、足蹬皮靴的三十多岁男子,在旅馆老板的陪同下,走进房间。就在走廊里,乔向文眼前一亮。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作为八路军的特工专家,他对日伪和**的各种军装、兵种,以及军衔等级等等,都烂熟于心。
这名来访的男子虽然上面穿了便装,未穿军服,但那件质料上好的马裤和靴子却在特工专家面前自报了身份:
此人起码是汪伪军队中一个营长以上的军官。
插一句,那个年代,军服严格控制,绝不像当下,真的假的军用制品满天飞。
你要是哪一天穿上一件日伪军装,不小心,当心有人一枪崩了你。
不管日本鬼子,还是**,还是伪军,都是如此,军服严禁非军人穿着。
一个营级干部,在这个小县城,应该算一个头面人物,竟然到一个旅馆里来拜会客人,言谈之间还那么谦卑。至此,乔向文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离开房间,他沿着旅馆转了两圈圈,地理位置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严浩亮真是狡猾,他竟然在旅馆后面的围墙上开了一扇暗门,进出都经由这个暗门。
稍不留神,根本看不出这扇暗门。
拜访他的人都只能从前门进来,而他从这里进出自如,估计除了旅馆的极少数人,外人毫不知晓。
成竹在胸。乔向文这才找了个饭馆,美美地补吃了中饭。
随即赶到了城外的交通站。
他简单一说,大家都露出了敬佩的神情,部长出手就是不一样,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把老谋深算、狡兔三窟的严浩亮,从偌大一个县城硬生生给找了出来。
谁不佩服!
接着,他飞快地谈了自己的计划,五个队员都争着要去,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清除恶霸县长的机会。
乔向文一摆手,大家静了下来。
“那是日军警备队的旁边,人多势必引起怀疑,大家要知道,那是他们的老窝啊,人多了反而不好。”
他很快给几个人一一安排了任务:
两名队员马上赶到附近的一个渡口,准备好船只,以作接应,因为敌人一旦发现出事,一定从陆路出城追击,他们不会想到锄奸队会选择渡口,从水路离开陈县。
另外一名同志,跟着他和胡小涛,在后院外面接应掩护,以备不测。
大家虽然万分不情愿,同时也很担心乔向文的安全,但无奈之下,只好服从命令。
初夏的夜晚,气候宜人,凉风轻轻地吹在脸上,让人心情舒畅。不远处河水荡漾,夜航的船只,静静地穿行在县城西郊的夜幕中,偶然发出“呜——呜、呜”的汽笛声。
乔向文和胡小涛,最快速度,从小路回到了风光旅馆。
观察了一下,那个西厢房里有好几个人在喝酒。
他俩趁人不备,绕到旅馆后面的围墙外面,开锁专家胡小涛稍一打量,飞快地开了锁,两个人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院内。
隔着一排树,只见西厢房里灯火通明,五个人围着桌子划拳取乐。
白天见到的那个伪军官侧身坐在严浩明旁边,对面几个人似乎也是军官,但是级别较低,所以与他俩虽坐一桌,但保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