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国民党地方政权垮了,很多见风使舵、没有民族气节的人就动起了歪脑筋。
翻翻资料,看看档案,结合正史野史、自己人写的历史、别人写的历史,
粗粗分析一下,山东地区的汉奸大体有这几种类型:
第一种,暂且叫他们政治汉奸。
所谓的看准国难,青云直上。少部分人借国难之际,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实现个人政治理想,以汪精卫、周佛海之流为榜样,当时山东很多地方的伪县长,伪乡长,军官,知识分子都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很坚决,源于与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政治基础,一句话:找出路,向上爬,这部分人追求个人前途,认定日伪必胜中国必亡,该不该抗日、怎么抗日倒在其次,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抗日能不能成功,管它什么国家,什么民族,有奶便是娘。
第二种呢,现实利益团体。
现得实惠,国难放在一边。这些人并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抱负,一切服从于现实利益,一些地主、资本家,他们需要自己权力的延续,而与日寇合作是最快能做到的,这样在日寇到来时可以保持自己的一贯权势,可以继续如从前一样生存下去。
第三种,可以称为流氓无赖。
政治上无所谓,没追求,没抱负,没有正当的职业,他们一般是靠抢掠为生,而且他们的为害对象是民众。不管谁在他所在地区得势,只要能够保证他们的生计和一贯的生存方式,他们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合作对象的。正因为他们对乡村民众的紧张关系,民众在受害后往往对他们产生了最最强烈的痛恨,并且有时都超过了对日寇的仇恨,这部分中最典型的当属黑狗队、保安队、特务队、情报队。
第四种也比较多,被汉奸。
一部分旧政府的公务员、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为了生活当汉奸,表现是混事态度,不得罪人,**也不甚积极。还有一部分被迫的农民,不得已当汉奸,对敌大多是应付公事。
当然,另外最大的一部分是伪军,就是汪伪政府组建、得到日本人支持、直接配合日本人作战的反动力量,为自保实力而不顾民族大义,这在杂牌军中比较普遍,保存实力重于一切。
伪军,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支部队,服装不统一,武器不统一,称呼不同统一,建制不统一。
为啥呢?
看看它的历史,一目了然。
没有小鬼子的时候,就没有汪精卫的南京政府。
没有侵华日军,也就没有伪军。
看懂没有,伪军,就是伪政权的军队。
作为正宗的国民政府,合法政府,那是蒋介石和他的政府,先在南京定都,后来暂居重庆。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元老,早期在党内的威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自然就是中山先生。
蒋介石靠着枪杆子,搞定了一般遗老新贵。
汪精卫从来没有带过军队打过仗,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但当兵的大老粗,都不买他的账。
小日本侵华,给了这个一直不满老蒋的人一个机会。
只不过,这个机会比较耻辱,比较让人脸红。
40年3月20号,在日本人的簇拥下,汪精卫在日本人管辖的南京,建立了
国民政府,这个政府和蒋介石的那一个,名称一模一样,但是为了以示区别和憎恨,人们都叫他伪国民政府。
伪,假的呗,真的,那是老蒋的。
建立伪政府后,大肆招兵买马,数量最多时,竟然达到一百一十万。
这个数量,那是相当地惊人,因为45年小日本投降时候,所有的部队加起来,什么关东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等等,全部算进去,不过一百二十万。
话说回来,一百一十万里面,最主要的、力量最强的,还是国民党军队投奔过来的,历史记载,一百多万里面,原来老蒋的人马有六十多万。
伪军,一个充满调侃的名词,一个从未形成强大战斗力的杂牌部队,不止战斗力差,指挥系统也很混乱。
打个比方,汪精卫自己管的,那叫中央政府中央军;
华北方面的,因为小鬼子逼得紧,就叫皇协军,一看就明白,那是协助日本皇军玩玩的。
此外,就是大量的地方武装,什么联防队、黑狗队、治安队,名目繁多,但有一点,汪精卫只负责给他们发红头文件,给顶乌纱帽,其余的,给你一个乡,一个县,你自己去征粮,自己去征兵,上面是不管的。
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