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满族日常礼节
满族日常礼节是请安和打千。请安为小礼,就是垂手站立,鞠躬问安。打千就是请大安,单腿下跪,同时口中问安,这种礼节介于作揖和下跪之间。女子打千之礼,就是头微低,双手相交贴于左侧小腹前,膝下蹲,同时唱诺:“请某某安”。
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常用于至亲的人久别重逢、重要宾客前来或重要的外交场合,这种礼节不分男女,都可施行,以表示亲昵。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抚背,并互相贴面。这种礼节虽然隆重,但是受汉族儒家等级制度的影响,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废弃取消了。在各种隆重的场合,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一般使用跪拜礼。
待客和做客之礼。在满族人家做客,如有长者,则必须请到上座,由父兄接待,其他人站立侍候;晚辈到长辈家中,虽为客人,也要坐在下首。妇女在炕上做活,见到长者进屋,不便请安时要行抚鬓礼,即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方,以示问候;平辈女子也经常使用这种礼节互相致意。现在这个抚鬓的动作经常出现在满族宫廷舞蹈中,十分优雅妩媚。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满族人之间的礼节早已简化,晚辈对长辈行鞠躬礼,平辈之间行握手礼。但是在满族习俗浓厚的人家,妇女还行“半蹲礼”。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康熙朝年表大事记
更新时间2012…9…17 10:51:25 字数:5808
康熙朝年表大事记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八龄幼主承大统,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郑氏占领台湾。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五月诏天下钱粮统归户部,部寺应用,俱向户部领取,著为令。为慈和皇太后上尊谥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奉移世祖梓宫往孝陵,奉安地宫。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四月鳌拜奏内大臣费扬古之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费扬古怨,被籍家弃市。诏令工部织染局归内务府。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九月册立辅臣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十月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围。
康熙五年(1666年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