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eir就叫“西珥山”,假如当初翻译为“锡尔山”也无不可。接着,这条“锡尔河”流入一个更大的世界著名大湖“咸海”。迦南最著名的湖恰是“Salt Sea”可以翻译为“咸海”(又名“死海”)。这些中东地名在中亚的重现我认为是有趣的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还有一个民族是从中亚细亚来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他们曾经用过的名称有“撒刺儿”、“沙喇族”、“撒拉回”等,目前定型为“撒拉族”。“撒拉”是“以撒”母亲的名字。同时,亚伯兰的父亲“Thara”有时候被翻译为“他拉”(如本书),有时候被翻译为“撒拉”(如拉尔夫“考古风暴”系列)。无论这个撒拉是公公的撒拉还是儿媳的撒拉,都有道理。他们一家人或爷孙俩或母子俩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的西北方不能是偶然的。 这里出现另外一个有趣的典故:以扫又名“西珥”(Seir)①。那么“锡尔河”实际上就是“西珥河”、“以扫河”!瞧瞧,撒拉、以撒、以扫,一家三代全有了,他们都在中国的西域出现。这一切是偶然的吗?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多信仰###教。但无论犹太教、基督教还是###教,皆尊亚伯拉罕为圣。佛教则不然。我有一个仓促的解释:佛教的来源更为久远,并且发源于正宗的古埃及。其他几个宗教皆与4000年前的希伯来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腹地对于当初中东地区的人们来讲是远离文明的“乡下”,所以夏甲就带着她的孩子们来到这里。这基本上就是中原汉人与中国西域人的关系:同为亚伯拉罕的后人,只是出于不同的母系,同父异母也。 (一)亚伯拉罕的后代在东方建立国家 25:1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 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亚伯拉罕把财物分给他庶出的众子,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打发他们离开他的儿子以撒,往东方去②。 这里的“东方”是哪里呢?不象是回到美索不达米亚,看情形他们根本回不去那里,当初亚伯拉罕就是从那里被赶出来的。那么他们是到印度半岛去了吗?或者是到更远的东方中国了吗?一般认为亚伯拉罕时期距今4000年前左右,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的夏朝开端。 一种猜想是,夏甲带着她的孩子可能到了“最远”的距离——中国,因为她的身份最低:妾。并且她的儿子少:只有一个。可谓势单力薄。基土拉名分上是妻,她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等六个孩子,所以她可以到相对距离中东近一些的地方去。 还有一种猜想是,两个女人一同带着他们的孩子到了中国,但是由于夏甲在前,所以她的身份为高,并且她的孩子最大,离开的时候可能她的十二个孙子都可以独撑一面天了。暂时基土拉这支的六个儿子就隐姓埋名地生活,但是他们以后是否会成为中国“六祖”呢,这方面的资料太少,无法推测,存疑。 无论夏甲这个支系是否与印度有关,他们是否曾经还是其它途经印度而到中国定居,但是我们确实不能排除印度与中东有直接文化联结的短结。简要的几个中东与印度的对比如下。印度人与中东人一样重祭祀,并且实行火祭。印度最古老的以及影响力最久远的婆罗门教正是产生于亚伯拉罕生活的4 000年前。吠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后)盛行的多神信仰中主要有“太阳神”,这正是中东最大的神。婆罗门教崇拜的神逐渐集中到一个力量强大的神(主神崇拜):“梵天”(Brahma)。他是一切神的根源;一切的神皆被认为由其所创。而这个“梵天”我认为不是别人而是希伯来人的祖先:“Abraham”(亚伯拉罕)。看看他们的语音表现是多么地接近! 印度随着雅利安人的到来;吠陀文献开始出现;然后是“种姓制度”成立,请注意印度种姓的四阶梯,正是中东社会的四阶梯(大同小异):1,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2,刹帝利…武士;王室贵族;3,吠舍…一般平民;农民;商人;手工业者;4,首陀罗…奴隶。 印度的种姓“四阶梯”与埃及法老制度有差异,但是却与后来摩西倡导的社会结构接近:祭司为最高阶层。这是不是摩西等人最终要从埃及撤离的原因之一,存疑。 印度与中东原始社会的接近还有他们在图腾方面的雷同:太阳神、龙、大蟒神,眼镜蛇、人身蛇头、人面鸟、金翅鸟(怀疑为凤凰)、莲花、鱼、狮子、猴子(中东为狒狒)。由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