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舾福�蕴烊绱耍�阅嵌懒⒊��牡烙纸�绾危咳嗣且晕���牡匚槐茸约焊撸�涂咸嫠�≈倚�溃�敲从龅秸婢�指迷趺幢硐帜兀�
泉水干了,水里的鱼都困在陆地上,互相吐着涎沫湿润对方,如果这样,倒不如大家在江湖里互不相顾的好。因此,与其称赞尧毁谤桀,倒不如不加批评,把善恶之念抛开而归向大道。
大地给我形体,使我生时劳苦,老时清闲,死后安息,因此,若是以为生是好的,当然认为死也是好的啊!(《庄子》内篇第六章《大宗师》)
四、众妙之门
大道的降生与毁灭均无原因,它有具体的事实而没有可见的出处;有久长的渊源而没有开始的根本;有出生的处所又看不见窍孔,但却有具体的事实、不确的所在,这样就构成了空间(宇);有久长的渊源而无开始的根本,就形成了时间(宙)。
有生,有死,有显,有灭,但都无法看见显灭的途径,这就叫做〃天门〃。天门便是〃无有〃,而万物就是从〃无有〃产生出来的。(《庄子》杂篇第二十三章《庚桑楚》)
第50节:第二章 相对论(1)
第二章 相对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知,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主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语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没有〃有〃就没有〃无〃,〃有无〃是相待而生的;没有〃难〃就没有〃易〃,〃难易〃是相待而成的;没有〃长〃就没有〃短〃,〃长短〃是相待而显的;没有〃高〃就没有〃下〃,〃高下〃是相待而倾倚的;没有〃音〃就没有〃声〃,〃音声〃是相待而产生和谐的;没有〃前〃就没有〃后〃,〃前后〃是相待而形成顺序的。因此圣人做事,能体合天道,顺应自然,崇高无为,实行不言的教侮。任万物自然生长,而因应无为,不加干预;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己有,作育万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绩反而永远不会泯没。
至于相对论,循环论、及宇宙变化的原则,请参看四十章老庄哲学的基本思想与实际的学说,老子所有的反面论都起源于此。
一、相对论:万物均归为一
言语和起风时发出的声音不同;风吹是自然无心的声音,而说话,必定先有了意念才能发言。言语有了偏见,听者也就无法断定孰是孰非。无法断定是非,说了等于没说,那么那些言论究竟是〃话〃呢?还是〃不是句话〃?就好像初生小鸟的叫声一样,到底它们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道,因为有所蒙蔽,才有真假的区别;言语,因为有所蒙蔽,所以才有是非的争辩。道本没有真假,所以无所不在;言语本没有是非的分别 (3 ),所以能无所不言。道之所以蒙蔽,是因为有了偏见;言之所以蒙蔽,是因为好慕浮辩之词,不知〃至理之言〃所致。
所以儒墨 (4 )争辩,不外在使对方为难;对方以为〃非〃,我就以为〃是〃;对方以为〃是〃,我就以为〃非〃。如果要纠正二家的是非之辩,只有使他们明白大道,大道既无分别,他们也自无是非的争论了。
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彼此才有分别。看别人都觉得〃非〃,看自己便认为〃是〃,因为只去考察对方的是非,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常反省自身,一切也就明白了。
只看到别人的〃非〃,没有看见自己的〃非〃,所以总以为自己〃是〃,别人〃非〃;这种自己是,别人非的观念乃是对立的。所以是非之论随生随灭,变化无定。
有人说:〃某事可〃,随即有人说:〃某事不可〃,有人说:〃这个非〃,就有人说:〃那个是〃。只有圣人能超脱是非之论,而明了自然的大道,并且深知〃是非〃是相应相生,〃彼此〃是相对却又没有分别的。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此都以对方为〃非〃,自己为〃是〃,所以彼此各有一〃是〃,各有一〃非〃。那么〃彼〃、〃此〃的区别究竟存不存在呢?如果能体会〃彼此〃是相应又虚幻的,便已得到道的关键。
明白大道,就可以了解一切是非的言论皆属虚幻,这就好像环子中间的空洞一般,是非由此循环不已,变化无穷。因此,要停止是非之争,人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