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页)
子羽已经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靖康元年,完颜宗望率军南攻,在其他各地宋守军闻风而逃、任金军长驱直入的时候,调守真定府的刘子羽率军坚守数月,并成功地击退了来犯的金兵,以军功被晋为升朝请大夫。后赵桓以其忠勇可嘉,调其到开封附近守卫,以扼制金兵南侵。却没料到金人乘真定调防,刘子羽离开真定之际,趁机攻陷真定,并一路长躯地下,攻陷京师。刘子羽父亲刘韐死于靖康之难时。他扶柩归葬家乡,誓与金兵不共戴天。其人品性忠烈,才能又非常不错,完全是可堪大用之才。
不过刘子羽并不是张浚觉得最好的川陕处置使人选,但张浚没料到朝廷调他回朝的诏令会这么快就下达,一切都来不及布置,也没有向朝廷荐举继任者,最终也只能接受,不敢向朝廷提出意见。朝廷令张浚交御军务后,尽快回京任职,张浚也在将所部人马全部交给王晨后,准备离开太原回京。
在离开太原之前,他与王晨长谈了一次。
张浚当然已经明白,调他回京任职的事肯定有王晨在背后做推手之故,他在感激王晨让他如愿回京任职的同时,也对王晨的手段有点微词。
张浚清楚,王晨是担心两部人马会师后,他不愿意听从其调遣,才上表朝廷,让朝廷宣调他回京的。这一点他以旁观者角度考虑的话。还是能接受,毕竟大战还在继续,要是军中出现号令不一的情况那仗是很难打的。但从自人角度想,他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他也担心王晨此举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兵权。才让他回京。
原本王晨麾下的人马已经有数十万,现在他麾下的人也直接归王晨指挥,那王晨能直接调遣的人马,光禁军就有五六十万,再加上厢军,总人数在百万以上。如此规模的军事力量,足可以做成任何事。张浚希望王晨不要是因为私心才这样,不然天下就要大乱。张浚也年轻,性子不能算很沉稳,因此在临走之前与王晨私下谈话的时候。就隐隐表现了自己的担心。
从张浚一些颇有言外之意的话中王晨当然能明白对方的担心,他也含蓄地向张浚表现了自己的意思,那就是现在最要紧做的事就是收复河山、击败金虏,解救所有被金人俘虏的宗室成员及汉家子弟,现在大宋再也承受不起内乱。要是再有内乱。那大宋离亡国就不远了。
“德远兄,朝廷正准备朝廷军制改革,相信你回朝后,此事将主要由你负责,军制改革完成后,相信我大宋的军事面貌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原本需要担心的事。就再也不要顾虑了!”为了表示亲近,王晨在一番话后与张浚称兄道弟了。
但张浚却做不到如王晨这样随意亲切,他依然以军中礼制相待,很恭敬地回答王晨的话:“王元帅,下官相信我大宋军队在你的统领下,一定能击败金军。彻底收复河山,复我燕云十六州。下官刚才所说,只是担心现在复杂情况下,诸事难以调理清楚,以至生乱。并没其他意思。”
既然意思王晨已经明白,那张浚也不再特别说明,但还是画蛇添足地说明了一下。
王晨笑笑,也没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而是说起了他规划中的接下来要进行的战事准备情况。从今天与张浚的谈话中,王晨也进一步对这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张浚是个性情外露的人,可以说是比较豪爽,一些时候说起话来很干脆,但也是挺有心计,不是非常好相处的人。
在一通谈话后,张浚最后告诉王晨他对以后局势的一些想法:“王元帅,下官认为,金人在仓促情况下迎战,各方面准备必定不会充分,很快就是盛夏,金人更是没办法适应。我百万大军压境,金人一定会陷入慌张,说不定吴乞买和完颜宗翰会再请求与我大宋和谈。下官个人觉得,现在情况下,与金人做一定程度的和谈也不是不能接受。如今我大宋在军事上取得了暂时的优势,要是金人主动和谈,我们可以提出要求,让金人先将被俘的无上皇和其他宗室子弟放归,再让他们还回所占的其他地方,要是金人能答应这些条件,那不妨与金人暂时停战。”
张浚这样说,让王晨非常意外,他想了想后,道:“德远兄所提,本帅觉得有些道理,要怎么做,一切待形势变化而定吧,但有一点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继续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话说出口后,琢磨了一下,王晨也有点明白过来张浚的心思。那就是张浚这个人主张非常多,而且有点独断专行的性子,喜欢左右别人的思想。相信要是让张浚继续留在军中,那在接下来商议对策的时候,会说出更多自己的看法,甚至在长远规划上与他起冲突。在明白了这一点后,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