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大幅度降低;换言之,全民已经以交“通胀税”的形式,为金融稳定买单。通货膨胀期是财富的再分配期,也是财富的掠夺期。从凯恩斯到美国多位总统都说过这样的话,直到2008年上半年,物价与资源价格普遍上涨,说明再分配周期已经完成了大半。主流的解释是我国当时处于输入型的资源价格上涨过程中,而国内的因素被刻意忽视。
政府失利了吗?似乎没有。
首先,汇金公司从金融稳定局的“窗口”公司,国务院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工具性”公司,彻底转型为一个庞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一个对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负责、高效运用外汇储备的投资机构。虽然时任汇金副董事长汪建熙仍然坚持,汇金是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能、主要从事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非营利机构。但实际上,作为股权控股公司,汇金处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宝塔顶之上,熠熠生辉。
从运转情况来看,抢救金融机构的汇金公司像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一样,沾了中国式垄断溢价的光,以低价购股转让、分红获利等方式大发其财。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2005年估算,注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获得的回报累计将接近3 000亿元人民币。汇金在注资以后收益颇丰,但这部分收益不会冲抵国有银行的改革成本,不会让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平衡,也不意味着纳税人不需要承担改革成本,只能说明,纳税人在承担了这一次巨大的改革成本之后,以后的成本风险可能变小。如果金融机构上市之后银行效益确有好转,实在是中国经济、投资者与纳税人的福音,他们只要一次性支付通胀税即可,如果上市之后换汤不换药,那么,成本的承担者就转由股市投资者承担,而与全体纳税人无关。事实上,连汇金的收益都不稳定,他们在全球金融危机、国外金融机构纷纷出售中国金融机构股权后,不得不成为买单者。
汇金如此收益促使有关人士食髓知味,竟然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与改革开放、市场机制直接等同起来,并以成功者的姿态回过头来要求银行业的薪酬与国际接轨—虽然2006年8月国有商业银行的大换帅已经昭示了他们的真官员假银行家身份,而行政性的压缩信贷规模的要求也暴露了他们行政工具的角色—国民承担的巨额成本被轻轻带过,在注资与不良公共资产剥离之后的新增不良贷款(集中在房地产等行业)被忽略,同样遭到有意忽视的还有拒绝引进境外投资者大获成功的现实。。 最好的txt下载网
谁消化了沉没成本?(2)
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政府财政游戏来回上演,不仅使银行管理层道德风险大增(银行业内外配合的监守自盗式的假按揭、假票据案件屡见不鲜就是证明),更固化了由行政配置金融资源的倾向,以稳定金融安全等各种各样美妙的名义,社会资源经由行政之手源源不断地被导入竞争效率不高而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中。汇金用特别国债给银行注资,不过说明主管机构在央行与财政部之间进行了切换,对于缺乏独立性的央行而言,他们与财务大出纳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我们以为国有银行改革尘埃已定,商业银行与政府性银行各安其位,注资的戏码不会再演,就会犯“很傻很天真”的错误。利益链条没有止境,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中还有农业银行这块硬骨头没有啃,从2008年开始,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摩拳擦掌准备注资上市,而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由政府补充资本金,暴露出假市场、真国有的本质,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不甘居于人后,注资、引资与上市成为主流。
农业银行改革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难啃的骨头,从银监会以下的数据就看得出来原因何在。2006年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亿元,而2005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高达7 400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依靠农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达到5%或者8%的不良贷款率的。如果是由汇金代表财政注资,一来风险极大,二来最了解内情的汇金对于能否收回投资会有一个评估,三来如此庞大的体量不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既然现在资产质量好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吸引境内外投资者,他们有什么理由非要加入资产与体制状况更为复杂的农业银行呢?
农业银行的注资上市之路是股市作为解忧市与融资市的新例证。
2007年7月,有报道称,中央汇金公司计划向农业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农业银行全面股改,注资额来自于特别国债,汇金的注资将用于农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农业银行高达7 000多亿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