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人就没了。况且,太后自从虔心礼佛以来,受佛影响极大,心肠越来越慈悲。皇后言行失德,难堪重任,太后只是小惩大诫,并没有取缔皇后的意思。瑜贵妃不好明说,言语中多有试探,太后却一句话将她打发,成大事者多能忍,等等,会来的。
等,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年华老去,新人一个个进宫,虎视眈眈盯着上位。
尤其是新进的乔嫣然,让瑜贵妃感到莫大的压力。
清心寡欲的嫣婉容,即使得皇帝格外青眼也没有恃宠而骄,依旧深入简出,低调做人。偶尔一次高调,是在她宫中训斥章美人。看似显露跋扈本性,实则掩人耳目。障眼法,瑜贵妃哼哼,她刚进宫时使得最多,自是比谁都了解。
乔嫣然想迷惑她,让她卸下心房,瑜贵妃自然不能顺着她的路走。乔嫣然如今渐成气候,又得皇帝宠爱,劲升势头迅猛。她打理后宫以来,皇帝到她宫中小坐的次数多了,言语中掩不住对乔嫣然的赞赏。甚至有次提及贤妃的继任人选时,皇帝状似无意提了句嫣婉容如何。虽然一笔带过再未提起,却足够瑜贵妃引起重视。
警钟敲响了,乔嫣然如同一根尖利的刺扎在贵妃心头。
如果是柳贵嫔,或者兰贵嫔,她无话可说。无论资历,还是家世,她俩谁都足以堪当贤妃之任。皇上为什么偏偏提到乔嫣然,瑜贵妃想不通。在乔嫣然上头明明还有悯婕妤和纯容华,无论哪一个,说起越级晋升,都比乔嫣然有资格。
正是乔嫣然,瑜贵妃不得不警惕。
乔嫣然,多年来头一个既得太后赏识又得皇帝喜爱的女人。太后和皇帝常年意见相左,提及乔嫣然,却是出奇的融洽。而且,据她安插在永宁宫的探子来报,乔嫣然的母亲宋氏似乎对太后有恩。太后爱憎分明,有仇必报,有恩,也必答谢。
如果皇帝真要封乔嫣然为贤妃,只要太后同意,再冠以救治太后的大功德,越级而上也不是不可能。正是想到这一层,瑜贵妃下定决心要除之而后快。
算盘打得妙,岂料,拨算盘的人拨了笔烂账。
弄月那丫头,平日里看着小心,关键时刻却掉链。换个药草,很简单的事,居然被人撞见,一状告到皇帝跟前。
下了盘烂棋,棋子无用,她便弃之。
弄月害乔嫣然,多少有些牵强。莫说皇帝,就连她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何况还有个叫嚣着要捉拿真凶的德妃。
想着德妃在皇帝面前直戳自己是凶手,瑜贵妃小心眼的记下这笔了。德妃,必须要让她住口。否则,德妃时不时在皇帝面前哭两句,又到处叫嚣自己是凶手,皇帝早晚对自己生隙。
弄月必须死,要趁早,不给她任何申辩机会。贵妃悄悄命人潜入地牢,制造弄月割腕自尽的假象,彻底除掉后患。而紫绢,则是多留了一个时辰,因为还有用处。
紫绢死前最担心自己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和生活无法自理的残障弟弟,到底是个孝悌人物,贵妃爽快成全她。只要她办妥最后一件事,贵妃必定保她家人一世无忧。贵妃敢用人,也敢兵行险招,当着紫绢的面对天发誓,如有违背甘遭天打雷劈,永世为奴为婢不得翻身。
古人重誓,贵妃立下誓言,紫绢算是彻底放心。她最后的心愿已了,临死前又能反咬刻薄跋扈的德妃一口,何乐而不为。
紫绢撕下里衣,咬破手指写下遗言,清清楚楚交代所谓真相,把德妃抖出来。
责任全推到德妃身上,说是德妃使的苦肉计。目的是加害乔嫣然,顺便把罪行推到贵妃身上,一石二鸟。
德妃没有喝掉那杯掺有红花的茶水,而是倒掉小半,制造假象迷惑众人。见红也是假的,而是弄了些猪血在裙下。太医不敢细看,仅凭裙下的血迹和德妃故作疼痛的表象,又看到掺有红花的茶水,顺理成章被德妃计谋带着走。至于弄月,早就被德妃收买,是德妃潜藏在贵庆宫的线人。
血书通过一双双手呈到皇帝手上,满眼的血红,看得人心惊。皇帝大怒,命人彻查德福宫,在德妃寝居搜到一大罐红花,是德妃买通宫人留下备用的。
查到罪证的时候,德妃睁大双眼不敢置信,嘴中不停喊着自己冤枉,抱着大肚子急于求见皇帝。
皇帝派禁卫军层层把守德福宫,彻底架空德妃。当天即下圣旨,罢黜德妃,等到诞下皇嗣,便打入北三所与皇后为伴。
事情急转而下,受害者变成主谋者。
听到喜翠绘声绘色的讲述,乔嫣然差点从床上跳起来。瑜贵妃,人才,大人才啊。和她做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