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不忍去看,说完,一扭脖子,就出门了。走了很远,已经到村头了,这才忍不住转回头,发现全村都还笼罩在无边的夜色里,段永霞仍站在门洞昏黄的灯光中,一动不动。
他虽然看不清段永霞的表情,但他知道,写在她脸上的,一定是极度的悲恸和无助。
严宏昌猛地站住了。
他感到了一阵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自从离开城里的建筑工地,回到小岗,虽说天天和孩子一个锅里吃饭,和媳妇一个被筒睡觉,但只有此时,他才感觉到,这么多的日子,他心里其实只装着小岗村。此刻,除去巨大的歉疚,确实也没有别的办法再弥补。
他最后又望了一眼依然站在门口的段永霞,便毅然转回头,决定什么也不去想了,匆匆赶路。
一直走到梨园,天才透亮。鬼使神差般地,严宏昌在一个岔路口,正好碰到了早起的公社书记张明楼。张明楼老远就大声喊:“是宏昌吗?”
严宏昌应了一声,张明楼走过来,问:“你这是县里通知去凤阳吗?”
“是。”
张明楼恨铁不成钢似的说道:“我的话,你从来只当耳旁风,就是不听,现在谁也救不了你了!这次去县,你别指望再回来,能回来,我就在梨园倒爬三圈。”
严宏昌没再说话,黯然上路。
赶到凤阳县城时,早已到了上班的时间。在县委办公室,他遇到了李淮治、陈怀仁和吴庭美几位秘书。李淮治告诉他:“陈书记刚走,去党校开会了。”
严宏昌不知道党校在哪儿,吴庭美告诉他,就是过去的第四监狱。但“过去的第四监狱”又在哪儿呢?严宏昌不仅不知道,听了心里还咯噔一跳:干吗要跑到这样一个地方去开会?
吴庭美说:“我骑自行车带你去吧。”吴庭美是大严村人,大严村和小岗村,两村就挨在一起,吴庭美同严宏昌早就熟悉。。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给你一个电话号码(4)
吴庭美带着严宏昌,把他带到了县委党校。
党校的设施很简陋,三间朝南的小瓦房,作为会议室的屋子里,摆了一张乒乓球桌,桌子正中放了一部电话机,四周坐满了人。在座的全是县里的头头脑脑。
严宏昌进去时,陈庭元指着他介绍给大家说:“这就是小岗的严宏昌。”
还没等严宏昌闹清这是个什么会,一个与会者就站了起来,手指着他,怒斥道:“我看你年纪不大呀,什么路不好走,干吗偏走这条绝路呢?”
严宏昌禁不住一愣。对方的这种指责,他接受不了,申辩道:“小岗走的怎么是绝路呢?一年过来了,我觉得还是有奔头的。”
谁知,他的申辩,激怒了对方,对方的责问变得更加严厉:“你这不是绝路,是什么?我们共产党革命了几十年,一下被你拉到了解放前。你可知道,你这是在开社会主义倒车,挖的是社会主义墙角。你今天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反革命!”
严宏昌想不到,“*”已经结束三年多了,一个县级干部,张口闭口还是“*”那一套;更没想到,紧接着,一个接着一个县领导,大帽子乱扣,棍子乱舞,*之声此起彼伏,冲他而来:
“你胆子太大,无法无天!”
“你明目张胆对抗中央决定,死不悔改!”
“你这是典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
“你到底想干什么?想翻天吗?”
在一片愤怒声中,有的还响亮地拍起了桌子。严宏昌哪见过这种场面。一开始,他被震住了,有点儿发憷。但随着许多与会领导情绪的激愤,把那么多吓人的罪名栽在自己身上,他反倒沉静下来,反倒横下一条心,觉得自己并没做错,天塌下来也不能孬!
心态平和下来后,他开始认真地听大家的批判,甚至认为有的批评也不是全无道理的。比如,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的规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他才意识到,小岗村搞的“包干到户”,否定的是立国根本*上的规定。比如,列举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决定》的具体规定,“包干到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说你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也不能说是无凭无据。
可是,他想不通的是,现在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既然是“唯一标准”,《宪法》上的规定,和中央会议的决定,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不对头,那就得改,就得变。
严宏昌正准备理直气壮地把小岗村一年“包干到户”大翻身的真情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