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
笑罢,陶先生又整整了衣裳,拱手施礼:“谷梁先生,在下有一事拜托。”“哦?”教授略一沉吟,随即一笑:“陶兄切莫如此,我已然知晓。”陶先生一愣:“谷梁先生真高士也!即是应允,在下就唤明儿来。”
“慢,”教授说道,“我身无一技之长,又在陶兄处叨扰良久,而明儿玲珑如星、纯净似月,我定当倾尽全力,不过……”陶先生显得很紧张:“还望谷梁先生莫要推辞。”
教授点点头:“不过,授业可以,但绝不能拜师,我实有难言之隐,还请陶兄见谅。”陶先生犹豫着道:“只是自古师道尊严……”
“欸,陶兄差矣,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如凡有所请教就拜师,那孔子就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师傅满天下喽。”“哦?哈哈,哈哈哈……”两人又齐声大笑。
教授又道:“明儿颖悟绝人,前途无可限量,我不让其拜师,也是怕‘师道’禁锢了他啊。”陶先生不住点头:“谷梁先生道义高远,实乃明儿之幸也。”
微微一顿,又深施一礼:“某心狭道浅,有一事还请谷梁先生恕罪。”教授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道:“诸葛兄何必如此啊。”
这位“诸葛兄”难免大吃一惊!
(此时才交待此事,绝非是作者在卖什么关子、埋什么伏笔,只是觉得这样更顺其自然而已。书友们自然是锦心绣肠,必然早知这孩子是谁了)
孩子自然是诸葛亮,陶先生乃诸葛亮叔父诸葛玄。
被教授连连猜中隐情,诸葛玄虽颇为尴尬,却也不免欢喜。自见到教授起,诸葛玄便觉得教授绝非常人。相处半年,诸葛玄观察教授给诸葛亮讲解的知识虽与所谓“经典”有别,但也一样是正大光明之道。虽然在所谓“玄理”上难以解释,但无不蕴含天规地矩。因此,才有意让诸葛亮拜教授为师。此番教授连连说穿他的心事,诸葛玄便更加敬佩。
话已说破,诸葛玄便不再隐瞒。诸葛亮祖籍山东琅琊,幼年丧父,由诸葛玄抚养。叔侄两人原本居住在江浙一带,因战火四起而离乡避祸到扬州一带,后来诸葛玄又得罪了当地官宦,只好西迁至此隐居。虽值乱世之秋,但乌林有襄江长江环抱,水多人稀,却倒少了战火纷扰,加之荆州、夏口一带有许多诸葛世家友人,叔侄二人就在此安顿下来。
教授听完诸葛玄的叙述,沉思了一会,缓缓说道:“亮儿天造之才,现今年幼,尚可隐居于此。此处虽暂利于耕读,但却不宜久居。”诸葛玄缓缓点头。
教授又道:“亮儿天资聪颖,且喜文尚武,日后需多多游历增长见识,方不屈这封侯拜相之才啊。”诸葛玄道:“先生过于抬爱。不过我也有意再觅居所,只是现今战乱四起,亮儿年幼、谷梁先生行动也不方便。我原意待时局稍稳,先生腿疾大有起色后再做考虑。”
“如此最好。”教授也表示同意。
第0021章 五木 基情送别
没有不透风的墙。
“割席断交”事件逐渐在襄平传开,华歆成了不务正业的反面典型。其实人们依旧把华歆当作“三人一龙”的龙头尊敬,毕竟学霸圈子里“不务正业”完全可以表述为“兴趣广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务正业的学霸依然是学霸。但华歆觉得面子上很不好看,过了不久,就找了个借口向公孙度告辞返回中原了。
五木来送华歆有几个原因:
一是五木觉得和华歆还算谈得来,只要不涉及那些经书坟典,五木还是很愿意和华歆聊天的。这家伙太聪明了,不仅是学霸、棋霸,甚至连五木歌霸的称号都可以抢了去,只是华歆不会唱五木那种歌,当然更不会唱“偶爸刚弄死他”。
二是五木觉得华歆有些冤枉。就因为贪玩了些就被扣了这么大的屎盆子在头上,关键是还被弄成了成语流传到两千年后,当然华歆自己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了。贪玩怎么了?贪玩还能成学霸才是牛人。五木用自己的哲学替华歆辩解。
三是五木觉得关于“割席断交”这件事,自己多多少少有些责任,毕竟最后是因他拉着华歆下五子棋的。来送送华歆,也算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歉意。不过,即使没有“五子棋事件”,那个“管恶霸”早晚也要发飙,五木对管宁实在没有好印象。
来送华歆的人很多,管宁和邴原也来了,大伙送到襄平城外,华歆就坚持不要大家送了,一番客套后,来送行的人走了。但五木没有走,坚持要陪华歆走上一段。五木不为别的,只因这半年来在城里实在憋闷,整日闲的无聊,陪华歆走一段权当散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