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1/4 页)
前者说明李贤有意扩大徐州本土实力,毕竟李贤是青州人士,如果他一味的提拔任用青州人,只会让徐州士子心生不满。
遴选一些徐州军卒,既可以缓解李贤手下兵员不多的窘境,又可以让徐州本地的百姓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李贤的青州兵月俸之多一直让人‘艳’羡不已,眼下,这等好事终于轮到了下邳百姓头上,这消息传出去,肯定会让人兴奋不已。
至于讨要粮秣,这一点早已经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李贤在青壮采取的粮秣税的方式早已经在徐州传的沸沸扬扬,即便他收下贵重物品,各大家族也准备进献一些粮食。
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处世之道。
李贤为官多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条件已经提了出来,郑方又给出了甜头,嘴里道:“李使君有言在先,府中备有功德簿,但凡是进献过米粟的家族都会登记造册,日后,如果遇有难处,李使君绝不会袖手旁观”。
等了大半天,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虽说李贤尚未出面,可郑方所言还是让人颇为兴奋。
功德簿?有了这玩意儿,便李贤翻脸不认人也得顾及一番。
人群窃窃‘私’语,不管怎么说,李贤已经提出了条件,这说明他没有“大破大立”的想法。
只要李贤不打算破坏现有的利益格局,没有人会吃饱了撑的与他对着干。
众人憧憬而来,满意而归。
在一处不起眼的街巷中,李贤指着一处破败的院墙问道:“就是这里吗?”
“回贵人话,就是这里,不会错的”
“来人呐,看赏!”
向导接过赏钱,千恩万谢,告辞离去。
“铿铿”李贤敲了敲院‘门’。
半晌之后院内才传出一阵迟疑的声音:“是谁?”
李贤笑道:“故人来访”。
“‘门’没拴,进来吧”
“吱嘎嘎”,李贤推‘门’而入,他身后的护卫紧随其后,也打算进入其中,却被李贤使了个眼‘色’,赶了出去。
小小的院落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药’草味,李贤闻到之后皱起眉头,“宗将军?”
宗元苍白着脸,几步迈出‘门’外,甫一照面,他便瞪大了嘴,“啊,李使君”。
下邳城外,宗元是见过李贤的,那一日,如果不是李贤为其出头,说不定宗元早已经死在陶应手中。
李贤掌权之后,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宗元是下邳城中除了糜氏、陈氏之外最开心的人。陶谦退位,意味着陶应掌权的可能‘性’又小了一些。宗元早已经对陶应恨之入骨,那几鞭子可以说‘抽’到了他最痛的地方,一辈子也忘不掉。
这几日,与宗元‘交’好的军校未曾间断,一直有人过来拜访,所以此番李贤登‘门’,宗元并不显得诧异,他以为真的来了故人,谁曾想,竟然是李贤来了。
新晋的刺史不在府中接受众人关,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宗元颇为不解,
李贤笑道:“我带了郎中,你且到屋里躺着,让他为你诊断一番”。
“这就不必了吧,不过是些皮外伤罢了,休息一些日子就可以了”
李贤摇头:“你且到屋里坐着,治好了伤,我还有大用”。
宗元又惊又喜,听李贤这意思是要重用他了。
由于出身寒‘门’,家中又没有钱粮贿赂上司,所以宗元在城‘门’尉的职务上停滞了两年之久,功劳也曾立下过不少,可无一例外,都没能转化成提拔的后果。
长此以往,宗元渐渐熄了升官的心思,今日,李贤开口许诺,这到底是为什么?
老老实实地上榻躺下,宗元脑子思绪万千。
听说李使君麾下有猛将无数,他宗元哪里能算得了什么人物?
想归想,这番话宗元却没有说出口,他只是任凭郎中“望闻问切”。
开了个‘药’方之后,郎中松了口气,对李贤说道:“此人受创不深,救治及时,只要静养一段时日便可痊愈”。
李贤微微颌首,接着,郎中便用青州军中流行的医治方式为宗元重新包扎了一番。
酒水消毒,沸水煮布,布巾缠身,这几样动作让宗元大为惊奇。
伤口处清凉无比,比之前要舒服多了,难道李贤找的是什么名医?
想到这里,宗元尴尬地问道:“敢问先生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