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页)
“我等附议!”
孔融听的头都大了,他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可偏偏李贤身份太过特殊,他又不想过多的干涉。
万一因为小事与李贤有了矛盾,那可就太划不来了。
“李都尉说的明白,夷人‘女’子只是‘侍’婢,连妾都算不上,诸位多虑了”
“李都尉如何能保证军卒的战力不受影响呢?”
此时,一名立场偏向李贤的官吏说道:“训练军卒,领兵打仗这是李都尉的事情,如果诸位谁觉得自己比李都尉做的好,大可以‘毛’遂自荐,自动请缨,我相信国相、都尉是绝对会给你们一个机会的”
孔融微微颌首,道“不错!”
一众官员骇了一跳,让他们动动嘴‘唇’纸上谈兵,这方面颇为擅长,可如果让他们‘操’演军卒,统兵作战的话,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那人得理不饶人,他环顾四周,又道:“李都尉做事从来都是有的放矢,这次倘若他做错了,影响了军卒战力,日后秋后算账就是了,大家又何必杞人忧天?”
一番话分析的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厅内的官吏听罢之后左顾右盼,不再多言。
孔融松了口气,他打了个圆场,道:“为军卒配‘女’之前,李贤已经跟我打过了招呼,军卒的正妻之位只能是我中原‘女’子,这一点,诸位尽管放心”。
“只要不污了血脉即可”
有了台阶下,官员哪里还敢喋喋不休,说穿了,他们也怕李贤秋后算账。
孔融见状颇为满意,李贤毕竟手握兵权,自身又颇有实力,真要是因为这事情给他难堪,只怕东莱军中的一万多名军卒也会对他生出怨愤的心思。
要知道,李贤为军卒配‘女’的行为是为了麾下着想,而都昌城的官员们却想搅了军卒的美事。
古代军卒闹饷,营啸,叛‘乱’的事情屡见不鲜,真要被‘逼’到了绝路上,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
。。。
第二百六十六章开源还是节流
凛冽的西北风呼啸而来,北海国气温每日俱降。
山林中,草木枯黄,鸟兽绝迹;田野间,谷物在瑟瑟发抖,毫无生气;唯有村落、乡堡间腾空而起的炊烟不耐寂寞,在空中翩翩起舞,诉说着难言的愉悦。
冬天,对于劳累了一整年的百姓来说是一个难得休憩的日子。
从青州逃难到北海国的流民们经过大半年的劳作在北海国内安顿了下来,秋天,借着水车的便利,他们获得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原本从李贤手中借到的粮秣种子,青州百姓都已经偿还完毕。
相对于其他郡县,北海国内税赋极低,这使得百姓缴纳杂税之后完全可以度过一个丰腴年份。
家中有在东莱军中服役的,他们更是收获了惊喜:为了鼓励军心士气,褒奖有功之士,李贤按照军牌等级,依次给军卒发放了过节费,最低级别的木牌,每人两百钱,而最高级别的银牌可以获得两贯钱的赏赐,军牌之间,每两百钱一个档次。
负责后勤事宜的周东昌对此极力反对,因为此举一旦施行,必会形成惯例,每一年,李贤都会为此额外支付四千贯的铜钱。
要知道,李贤麾下的兵丁都是由他自讨腰包支付俸禄的,都昌城的孔融只提供大军日常所用的米粟。
前些时日,李贤刚刚招募了满额的两万兵马。
招募新卒,按照东莱军的惯例是要先行支付一个月俸禄的,满打满算,单是养兵这一项,每月李贤就要付出两千贯的铜钱。
若是算上李贤创立的这劳什子“年终奖”,这一个月就要付出六千贯!
将近年尾,各项开支更是大的惊人,即便李贤有丰厚的家底,长此以往也将消耗一空。
李贤一向只管‘花’钱,从来不管手中有多少钱。
这一日,周东昌特意登‘门’拜访,为的就是入不敷出一事。
甫一进‘门’,来势汹汹的周东昌就没给李贤好脸‘色’,“都尉可知如今府中有多少钱粮?”
李贤茫然不解,“我记得前些日子你给我算过一笔帐,库房银钱尚有几千贯,咱们在糜氏那里还有五千多贯,怎么了,难道钱货不够?”
周东昌深深吁了口气,这才把满腔的愤懑之意压制下去,“都尉,你家大业大,‘花’钱的地方也多,再这样下去的话,库房早晚会挥霍一空的”。
李贤咧嘴笑道:“我知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