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才不是说了,还有一个永瑢,你现在又说允禧,允禧是和雍正一辈人的,年龄小,辈分大,你说的永瑢,这个永瑢他是乾隆的儿子,他不是孙子辈吗?从允禧往下算不是孙子辈了吗?你折算得非常准确,他们俩有关系,什么关系?当这个允禧死了以后,他们家就绝后了。乾隆上台以后,为了维护皇族的团结,乾隆这个上台以后实行一个政策“亲亲睦族”,就是皇族之间由于他父亲那一代,一直到他祖父那一代,两代结下的仇怨太深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觉得大家都是亲骨肉,要去亲近自己的亲骨肉,要以亲爱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亲骨肉。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个宗族里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乾隆这样做是对的,那个时候你不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你怎么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巩固你的统治,首先要把上层团结起来,所以当时乾隆心很细。他发现他的一个叔叔允禧死了以后,家里就没有后代了,他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就是这个永瑢,过继给这个允禧作为允禧的孙子,明白这个关系了吧,所以这两个人实际上后来在同一个王府里面承继同样的爵位。因此这两个人很显然都和曹家有关系,这个永瑢虽然比曹雪芹小,他比曹雪芹年纪还要小,乾隆把他过继给允禧显然也不是偶然的、随便的,很小这个孩子就到他这个叔爷家里面去玩儿过,应该也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人。
大家知道北静王这个角色出现以后他有一段话,就是北静王当时邀请贾宝玉到他的府邸里面做客,他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他没有政治野心,他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欲望,但是呢,他在自己家里面搞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各地来的高人名师可以在他那里聚谈聚谈,这个在那个朝代从皇帝的角度是不允许的,是不容忍的,不可以这样的。但是,北静王在书里面,他就公开了自己有这么一个特点。他经常招集各地来的高人到他的府邸里面高谈阔论,而且他还邀请贾宝玉去,那么实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当中,允禧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经常在他的府邸里面举行诗会,他后来为什么出诗集啊?一个人写诗很寂寞啊,咱们看《红楼梦》就知道了,是不是啊?对不对?大观园一共没几个人,探春还要发请柬,每个人写几封信邀请来,组织一个诗社,那么生活当中的允禧他有这个条件的话,当然要这样做,所以邀请了很多,他也邀请了生活当中,估计在这个乾隆元年,曹家小康以后,曹睿�褂猩倌晔贝�牟苎┣郏��嵌既ス���裕ㄋ�牵┒栽熟�Ω檬呛苁煜さ模�运�苎瞿降模�⑶液统5剿�母�±赐�男『⒂垃屢彩呛苁斓摹K�圆苎┣圩詈缶桶颜飧鲈熟�男蜗蠛陀垃尩拿�纸岷显谝黄穑�钩梢桓鍪橹械囊帐跣蜗蟊本餐酰�飧霰本餐跸匀辉谛∷道锩婢褪粲谖腋詹潘档囊逯仪淄趵锨�暾庖慌傻谋踊ど。��救丝赡芏远崛』嗜�挥惺裁葱酥拢��撬�那楦惺浅�逯仪淄趵锨�甑挠嗟痴獗咔阈钡摹�
在小说里面甚至就很露骨地写出这样的话,这是骇人听闻的,我下面就要给你指出来。在写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句子,千万注意,不要错过。就是北静王当时就夸宝玉,而且说今后可能宝玉还会超过贾政了,后辈会超过前辈了,用一句古文表达这么一个意思,这个贾政就陪笑,陪笑里面就有一句话叫做“赖藩郡余祯”,我先把这个后面四个字说一下,藩郡就是指的是被封了王位的有王位的一个人对他恭敬的称呼,藩郡;余祯这个“祯”字,上几讲我已经讲过,是谁的名字里面的字样呢?是康熙的十四阿哥,当年的康熙给他取名字叫就叫做胤祯,四阿哥叫什么呢?也叫胤禛,四阿哥那个禛是用一个示字边一个真假的真,14阿哥的这个名字是一个示字边,一个贞节的贞,两个字在汉字上只差半画,读音也一样,所以也不能说康熙取名字的时候老糊涂了,康熙之所以给他们两个名字起的名字表面上那么接近,也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康熙生了很多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是同一个妈妈生的,所以康熙可能在取名的时候故意让这两个儿子的名字有点接近,可能是这样考虑的。胤祯在上一讲我已经讲过了,后来也成为这个雍正的心病,眼中钉、肉中刺,当然他对胤祯下的手,不像对八阿哥九阿哥那么毒,那两个一个被叫作阿其那,一个被叫作塞思黑,彻底削爵,而且彻底地轰出宗族,根本不算皇族的人了,人都不是了,贱民都不是了。最后干脆想办法把他们两个毒死;这个毕竟还是他同母的兄弟,把他圈禁起来以后没有把他害死,但是告示天下,一个是所有的兄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