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些许依靠的不过自己,她如何能忍心让楚卿一人清冷过节?
“我,可以吗?”与心儿的家人同桌吃饭,能吗?
“为何不可?”沈绝心笑了,复而想起身在竹院儿的绾娘母女,有日子不见,不知她们可足温饱?
见沈绝心眼神飘忽,似在想着什么,楚卿也不去打扰,手中紧握她给的银票,心中暗暗鼓劲儿,定要将心儿所吩咐之事好生完成。
待她出府,沈绝心吩咐沈词买些月饼和肉菜给绾娘送去。到底快到中秋,她既然无法出府,总该送些心意过去,也省得她们潦草过节。
沈词的动作很快,回来时,沈绝心正半卧在床上静静看书。苏挽凝并不在房间,她是沈家的少奶奶,与夫君相亲的同时,自然也有他事处理。倒也好,免得沈词碍于苏挽凝在此,无法将绾娘的话全数转达。“少爷,”沈词抿着唇直勾勾的瞧着沈绝心,他真是佩服少爷,府中已有娇妻不说,连带着孩子的寡妇都不肯放过!还是说,她俩早就暗中勾搭,那孩子,说不定是少爷的呢?沈词的胡思乱想有点儿多,又因为少爷并非处处都将他带在身边,遂这般不搭调的想法才越发强烈。
“怎么了?”沈绝心被他的目光盯的发毛,眉头不禁皱起,道:“何事?可是绾娘那里有什么事情不成?”
发觉少爷有些不悦,沈词赶忙收起目光,道:“少爷,绾娘那里并没有什么事儿。是,是绾娘要沈词给您带些话。她说,说知道您近来很忙,不得空闲过去,她挺好,有劳少爷挂牵。若是中秋有空,还请您过去,她请您吃饭。”
此话一出,沈绝心的唇角不禁浮起一丝笑意。她仿佛看见围着围裙的绾娘低头不断地揪着围裙边缘,一张俏脸尽是红晕:“能否替我转达沈公子一句,中秋节,绾娘会备好饭菜,等她…等她一块。”
第56章 灯谜之内谁输赢
中秋又名月夕,乃拜月思秋之节。
拜月之俗自古时已有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如此;每逢中秋;庙会拥挤络绎不绝。又逢三大灯节之一;各样花灯于夜中映满街亭;猜灯谜;拜月歌,放河灯,赏满月。。。其节俗层出不穷,尤其热闹。
沈绝心不思孔孟,对鬼神之说多有尊重。遂于晨时沐浴更衣;持香先拜祖先,后写咏月诗于锦囊之内,待月神出现,抛于城外的一棵有着百年树龄的桂树之上,乞求心愿。咏月诗乃沈绝心一年前所作,那时她失了若雪,诚心之余,更是思念。而后得知佳人消逝,咏月诗便被置于近囊中久不见天日。而今终于有所释然,沈绝心便无所谓诗中内容是否有怨有思,只为颂月,又只为求愿。
沈老爷为商会会长,尤其节日,更是应酬诸多。沈夫人相陪其左右,倒是让沈绝心和苏挽凝落得清闲。午时着厨房备上一桌好菜,与楚卿,沈词等人吃了顿还算温馨的饭菜。沈词是沈府下人,本没有资格与少爷少奶奶同桌吃饭,如今受少爷相请,沈词自然感怀于心。更有楚卿受邀前来,能伴于沈绝心身边和她一同用餐,不管人多或少,纵有苏挽凝温柔亲近于她,着实满足。
月色渐浓,街亭似白天般热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的说话声时隐时现。饱读诗书的书生们聚于猜灯谜的商贩处尽显头脑,亦有舞文弄墨的穷酸秀才,提笔洋洒作诗,博他人拍手称赞,不亦乐乎。
夜如白昼,沈绝心一行人于外头最热闹的时候出府,随着人群流动的方向缓步而行。她着一身泼墨白衫,又配以白玉发冠,虽面容清白,倒也不乏倜傥风流,富贵逼人。苏挽凝伴于她的身边,两人牵手而行,看在路人眼中自是恩爱非常。楚卿虽为男子装扮,沈绝心怕她被路人挤撞,便要她跟在自己的另一边儿,又让沈词跟在楚卿的身后,算是给予不多不少的保护。沈词对楚卿的身份早有了然,遂不敢怠慢,紧护在她的身后。
不远处有人群围着猜灯谜的摊位你言我语,沈绝心来了兴致,便停在人群外头,踮脚朝出灯谜的摊主望去。摊主是个留着短须的老先生,笑面迎人,却是不深不浅,颇有含意。只见他的目光于人群中扫过,而后随意取来一份灯谜,朗声念道:“这是个短字谜,只一字。念曰,抄手不见走来。诸位可有人猜得?”
“是超字!”有看似楞头的少年挤过人群,自信非常的答道。
“恭喜小公子,答对了。”人群中一阵哄闹,有人后悔猜的太慢,有人惊觉答案竟如此简单,亦有人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