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实质上的影响,相反,己方的机动部队却被严重削弱。
英军挺进
尽管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但仍然不能保证第二天早晨的进攻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正如安德森将军预见的那样,由于德军部署了非常强大的反坦克防线,第9军根本无法实现突破,更谈不上向北挺进了。同时,第5军能否顺利挺进彼得角周围高地非常关键,它是占领朗斯托普山的基础。这是因为,如果德军继续保持对山峰的控制权,就可以同时攻击英军和美军部队。
进攻朗斯托普山的任务交给了第78师,第1师负责进攻中部的古里特-埃尔阿塔奇,第4师负责夺取彼得角的右侧翼。4月22日到23日夜间,英军步兵占领了朗斯托普山的西坡,但未能抵达西部山顶。第二天一大早,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一个英军步兵营继续奋力冲锋。在营长牺牲后,约翰·安德森少校接任。尽管该营仅剩下40多人,但他们最终攻下了山顶,安德森少校因此获得了维多利亚勋章(他后于1943年在意大利战场上牺牲)。朗斯托普山的战斗持续了三天多的时间,直到把最后一名德军消灭,才宣告结束。
阿尼姆意识到自己的阵地愈发难以坚守住,于是开始伺机反攻。但是,由于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在战斗中损耗殆尽,他们的反攻行动最终在4月30日被盟军击退了。与此同时,尽管盟军仍在继续挺进,但由于英美部队各自为战,整体攻势趋于瓦解。为了改变这种混乱局面,亚历山大将军决定采取果断措施,重点要求第8集团军结束在恩菲德维尔周围的军事行动(因为这种军事行动毫无意义),将第8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交由第1集团军指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章 逐鹿北非(6)
事实上,蒙哥马利的想法与亚历山大不谋而合。在霍洛克斯的建议下,蒙哥马利将第7装甲师、第4印度师和第201近卫旅交给亚历山大调遣,用来加强第1集团军。
蒙哥马利将精锐部队划拨给第1集团军的做法没有逃过德国人的眼睛。冯·阿尼姆意识到战斗即将打响,敌人可能对迈杰尔达山谷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手头的作战资源少得可怜,阿尼姆对于盟军可能发动的攻势几乎束手无策,只有坐以待毙。亚历山大决定,从5月6日开始,盟军沿着从麦尔吉斯—埃尔巴布到突尼斯的公路,对轴心国部队发起最后的大规模攻击。在盟军进攻部队正式展开之前,战斗将沿着一个相对狭窄的正面进行,一半兵力向北进攻,协助美国第2军攻占比塞大港;其余兵力向南进发,切断邦角半岛的德军。在上述行动成功后,盟军将对轴心国残余部队进行合围。届时,任何试图从突尼斯逃窜的轴心国部队都必须横渡地中海,而早已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正在等待着他们。
1943年5月6日凌晨3时,盟军发起了最后突击。截至上午9时30分,第4印度师已经从多个地方突破敌军防线。临近上午10时,第7装甲师先遣部队通过这些突破口。第二天,英军的装甲车辆、坦克和步兵进入突尼斯。与此同时,美国第2军抵达了比塞大港,却发现那里的德军早已逃跑。截至此时,已经黔驴技穷的轴心国军队在看到抵抗无望后,纷纷向盟军投降。
5月12日,阿尼姆率领残部向第4印度师正式投降。第二天,意大利指挥官梅斯陆军元帅停止抵抗。当地时间13时16分,亚历山大将军向伦敦发回简报:
阁下,我有义务向您报告,突尼斯战役已经结束。敌军所有的抵抗全部停止。我们已经成为北非海岸的主人。
北非战事宣告结束,这是西方盟国首次在一个战场上全面击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
逐鹿北非
第三帝国的灭亡
随着阿拉曼战役的失败以及英美盟军“火炬”行动的成功进行,德军在北非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出现了明显动摇。美英盟军登陆以后,由于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向前推进的步伐受到极大阻碍;与此同时,德军由于自身不够强大,也无法将进攻者彻底赶走。
第2章 意大利战场(1)
盟军的作战方案源于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在会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讨论了盟军下一步的军事战略。一开始,双方存在着明显分歧。美方希望直接进攻法国,认为在其他地方采取军事行动毫无意义,偏离了击败德国这一最终目标。英方对此提出异议。考虑到1914—1918年间在法国境内击败德军时造成的巨大伤亡,英方认为发动一场将意大利逐出战场的战役才是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丘吉尔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