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行为进行全程操控,甚至引导媒体的跟踪报道,左右受众舆论的持续升温,从而使低成本的“作秀”为商家或特定个体赢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以“恶搞”和“下半身炒作”为主要方式的“作秀”,往往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可能造成某些负面的示范作用。
既然“作秀新闻”以迎合和吸引媒体为主要手段,网络新闻媒体的发达无疑为“作秀新闻”提供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更优质的平台。
首先,网络新闻的海量性使“作秀新闻”有机会被推荐更显眼的位置。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新闻从网络媒体发出,只有少量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才能被重点推荐。这些新闻中,除了重要的常规新闻报道,如时政新闻,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网络媒体还会把不少推荐位留给有冲击力的奇趣社会新闻,而经过精心策划,“图文并茂”的“作秀新闻”很有可能入围此列。
其次,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能使“作秀新闻”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一些来自纸质媒体的新闻能被网络放大传播,被更多的网民知晓;另一方面,很多在网民中讨论热烈的话题直接被网络媒体吸纳传播,成为引发更大关注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事件。而网民都是平等的,只要肯“出位”,亮出大多数人感兴趣的点,谁都可能成为虚拟世界中的“明星”。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在现实社会中被重新“包装”,成为真正的明星,实现其商业价值。
再次,网络新闻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能使“作秀新闻”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在网络上,网民能对有争议性的新闻实时地发表评论,或者加入特定的群或者社区集中发帖讨论。如果策划的某个话题受到足够高的网民关注,便很有可能获得网络媒体的重点推荐和传统媒体的跟进和跟踪报道,使这个新闻事件变成一个持续性的“话题”,“作秀新闻”的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今天的新闻,明天就会扔进垃圾桶。”新闻的“保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