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喜讯令众人激动不已。
这是一名参谋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份《大公报》,上面刊着一条消息:
“松潘西南连日有激战,共军一、四方面军正向松潘方向流窜……”
这消息无疑告诉他们,中央红军此刻也已北上,就在他们的西南方向松潘。就在红二十五军官兵惊喜欢呼之际,地下党员石健民由上海带来的中央文件证实了《大公报》的消息。孤军奋战两三年的红二十五军,这一来别提多兴奋了,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7月15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紧急会议,通观全局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在尚未与中央联系上的情况下,他们果断地作出战略决策,毅然率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以“配合主力红军在西北的行动,迅速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又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
红二十五军一路上攻克两当,围困天水,北渡渭河,进占秦安,直接威胁敌人的西北后方。
蒋介石闻讯大惊,接连从成都“行辕”发出5道电令,先是要求加强西安、宝鸡、汉中之线的碉堡封锁,防红二十五军入甘;继则督饬陕军各部“不分省界,跟踪追击”,并要于学忠的五十一军“轻装截堵”,围歼红二十五军。在8月10日的电报中,蒋介石称:“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我军应采用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解决徐匪,再行以全力回击朱、毛。”
蒋介石此刻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红二十五军身上,他急电薛岳、王钧、于学忠、杨虎城等部,各抽一部分兵力,归朱绍良负责统一指挥,集中对付红二十五军。
三十九军传奇 3(3)
蒋介石战略上的改变,使中央红军压力骤减,红二十五军却一时成了敌重兵围攻的焦点。但红二十五军毫无惧色,乘敌兵力尚未集中之时,连战连捷。
8月17日,红二十五军攻克隆德县城,接着翻越大盘山,在马莲铺以东,冒雨将追兵马鸿宾第三十五师一部打垮。
红二十五军孤军闯阵,声威显赫,但身边的敌人也越积越多。四坡村背水一战,红二十五军再次历险。
当时,红二十五军正强渡涔河。部队刚过一半,因大雨引来的山洪暴发了。更严重的是,被阻于涔河北岸的二二三团身后突然枪声大作,敌一○四旅二○八团千余人在一个骑兵连的配合下,蜂拥着袭向渡河部队。
此刻,大部队已经过河,难以回援,留下的部队背水作战、地形不利,情势险峻。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见情势危急,亲率交通队和学兵连百余人从右翼插入敌后,拦腰出击,二二三团一、二营也从正面投入战斗。红军两边夹击,敌二○八团顿时大乱。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痛杀顽敌。。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反击中,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突然,迎面飞来的一颗子弹洞穿了他的胸膛,他晃了晃身体,一头栽倒在雨地上,殷红的血水蔓延开来……
四坡村背水一战,敌二○八团全部被歼,团长马开基被当场击毙。但红二十五军也承受了重大损失,年仅28岁的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令他的老搭档徐海东痛哭失声,热泪长流。
吴焕先牺牲时虽只有28岁,却是徐海东多年的老上级、老战友,也是鄂豫皖红军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早期中国革命史上,吴焕先是我党、我军一位著名的军政全才,他对红四方面军,尤其对红二十五军的成长、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即便在今天,信手翻阅红四方面军或鄂豫皖苏区的资料,吴焕先都是一位时常出现的人物。红四方面军的红军老战士在几十年后的回忆文章中,也常提到他。他是红军中一个难得的军政全才,他的死着实令人痛惜。
一颗原本耀眼夺目的将星陨落了。
9月13日,纵横转战数千里的红二十五军,终于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支功勋彪炳的武装力量,犹如从中央红军中分出的两条支流,一条由南向北直泻千里,终于在陕北黄褐色的土地上与另一条汇聚成一,形成河流。
不久,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进行了整编,合并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刘志丹分任正、副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治委员。新生的红十五军团兵强马壮,将帅云集。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高岗、习仲勋、刘震、韩先楚、陈先瑞、刘华清……日后扬威战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