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四十天,每天给你记十五分的工分,你一定要把她们母子俩照顾好哟,别人想都想不到哟,是刘书记亲自点的兵。”
“冯队长,我晓得了,我一定会服侍好她们母子俩的,你放心。”余小珍连忙低声低气地回答。
“那就好,你要时刻小心哟,晓得不?”
“哦,我晓得了,冯队长,没什么事的话我就过去了哟。”
“好,你去吧!”
余小珍领完任务就离开了冯队长,到唐秋兰家去忙碌了。
刘行知家除了唐秋兰的亲戚外,他们刘家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戚。他能过冯队长找到余小珍帮忙后,又始终觉得别人家的人不放心,就把唐秋兰的母亲喊到家中来坐阵指挥,同时负责东西的拿进拿出(就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叫拿进;把买回来的东西让余小珍用掉,叫拿出。这是方言)。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十天,这十天里,余小珍尽管受到了唐秋兰的亲戚特别是刘行知的丈母娘的私下的折磨,可还是把唐秋兰母子俩养得白白胖胖的,刘行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对丈母娘说余小珍,他又不便说什么的,不然,他在唐秋兰母女俩面前就不好交待了,他只能私下的劝余小珍,让她大气量些,让她别跟小人一般见识。
在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六日这天,是个星期六。刘家准备在明天请客,因为队上有许多人要去帮忙,冯队长就理直气壮地放了两天假,目的有三,一是刘书记家帮,需要很多人打下手的,二是刘书记家请客,队上所有的人都要去送礼吃饭的,三是自己这样做,其目的也是为了阿盈奉承刘书记。
()好看的txt电子书
在这一天中午,整个公社最有名的厨师——公社食堂的汪师傅也来到刘家,为明天的庆贺开始忙碌了。
在汪师傅刚到刘家,公社食品站的老张就担着一挑肉来到了刘家。余小珍看了一下,至少也有六七十斤肉的,外加还有很多猪内藏的如猪肝、猪腰等,说是没什么人要,就一起担来了。
当刘行知送走食品站的老张后,刘行知把陈义华找来,让他挑一担箩筐到公社粮站去,到那儿去挑点米和油回来。
供销社也给刘书记家送来了粉丝之类的杂用品。
公社煤厂早在几天前也用拖拉机送来了一车煤炭。
学堂湾离街上本来就近,而且粮站也是在他们队上的地盘上,所以陈义华很快就到了粮站,找到了粮站的站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通后,站长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陈义华后,站长就带他到了一个售米售油的门边,称了一百斤米给他,同时也给他打了十五斤菜油,让他给刘书记挑回去。
九月十七日举行的生日庆贺,是非常成功的,整个红卫公社的所有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来了,整整坐了十桌(方桌,一方两人,一桌八人),还有唐家的亲戚也来得挺多的,坐了也近五桌,本队的所有农民全都来了,由于放假,一般每家都来的两个,只有他们学堂湾是全部在那儿忙,全部在刘家吃饭,这也是不成制度的制度,以前陈家也是一样的。
刘家这一下算是风光了,接的礼一共有五百元多钱,还有很多的东西的,送礼的人都知道送刘家的礼就没送陈家的礼那么轻松了送鸡蛋的至少也得二十个,再也没有送五个的了。余小珍事后听说,他家从所有单位拿来的东西都是只花钱,没用票的,像大米当时的市价应该是两三元吧,而他一斤大米只需要一角三分七,所有送来的东西都相当于是别送的。
就在这一天,余小珍忙呀,累呀,把人都累坏了。刘行知书记知道情况后,就留下了娘家的一个亲戚,顶替余小珍一两天,让她好好休息两天,两天之后,唐秋兰的母亲也要回去,就是她一个人的活儿了。
这四十天,唐秋兰母女俩在余小珍的照顾下,两个人都长得很好,加上吃得又好,小香菊已有建国也就是我那般大小了。余小珍在四十二天满后就回家了,因为她中途因为生病耽搁了两天,这确实让刘行知高兴了几天。
刘行知高兴之余,难免有些悲伤,因为他毕竟带了一个女儿,他又想到了以后当大官的事情,他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他想:陈家已经带了一个男孩,如果袁家再带一个男孩,他的脸向什么地方放呀!那就说明这个当大官的人与他家是彻底绝缘了;如果袁家也带个女孩,那当大官的事不就落在陈家身上,他心里更过意不去的,陈家,一个富农家庭,干吗有这样的优待呢,不行,他要整垮陈家,他想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办法。
农历十月间,是这儿农村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