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页)
其实岳知县没那么多心眼,他继续着就说了:“所以下官想着要扩大官学,不单是官宦子弟,平民子弟也能进来读书,这科举我富平县每年能中一二人就不错了,至于状元,百年没出一个了,实在惭愧。”
富平县有钱,治安也好,在这里当县令实在是悠闲的美差,偏岳知县是个闲不住,总觉得当官不为百姓做些什么,便有尸位素餐之嫌,而富平县的教育正是很明显的缺点弱点。
“下官去年年底便向省城提过,却至今还没收到回复…”岳知县着急,正好这皇家的王爷来了,他便又提了。
一说省城,万巡抚忙为自己辩解:“下官去年十月便离开省城巡视地方,这事如果不是今天岳知县说,下官还不知道…”他心里把岳哲是腹诽再腹诽,就你能干,哪任知县都不如你想得周到是不是?我这巡抚也是摆设,是不是?
楚天云也没有听风就是雨,他自幼身体不好气血两虚,倒让他养成个慢条斯理的性子,反正也没人敢去催他,这回听岳知县说想扩大官学,他正好在喝汤,于是喝得更慢悠悠了,过一会儿才放下碗:“富平县鱼也不错。”
“是,县里有的大淀,盛产鱼虾,还有芦苇也可以换钱,靠水而居更有养鸭养蚌的,收入绝对不菲。”这话是万巡抚说的,富平县没民不聊生,他这巡抚没失职。
楚天云点点头,便问岳知县:“百姓既然都不穷,那为什么不给孩子请私塾呢?哪怕几家合起来请一位先生也行,费不了太多钱,别的县,比如古圣城宝邑城,听说是私塾遍地开花,有不少朝廷退下来的大儒还去做私塾先生呢。”
“这个…”岳知县压根儿没往私塾上想,毕竟他自己就是从小官学的,但也不能说上私塾的就出不了举人状元了。
“应该还是与教化有关,这里的百姓没认识到读书识字有多重要。”岳知县想了一会儿,给出答案。
他想的时候,楚天云就吃自己的,除了饭桌中间那只一看就又肥又腻的炖鸡,他每样都尝个鲜,是不如自己府里的厨子厨艺好,但也不算差,换换口味也好。
等岳知县想出答案了,楚天云才适时放下筷子:“是啊,百姓没认识到读书识字有多重要,那你就是辛苦扩大了官学,结果还是那么几个人来上学怎么办?你就是绑人押进学堂坐着,他心思不在也学不成。”
“那怎么办?难道就任他们一个一个数鸡蛋买卖?下官就不信全县找不出爱读书有长远眼光的。”岳知县气呼呼的,他生本地人的气,有钱了为什么还不肯读书?
“如果几辈子都习惯了一个一个数鸡蛋买卖,那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事有多麻烦,不过一样米养百种人,还是会有喜欢读书的,岳知县何不先调查一下,如果有愿意进官学的,可以让他们先旁听,看是不是可造之材再正式入学,一旦才子多了蜂拥而来,官学装不了,扩大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楚天云建议。
岳知县茅塞顿开:“还是王爷思虑周全,不然下官可能就把好事给办坏了。”
“省城没答应,估计也是要了解富平县的民风是否好学,毕竟江东省治学的财政主要用来支持古圣和宝邑,就连省府也不如这两城分得多。”楚天没在户部白待,各省什么最花钱什么最来钱,他了如指掌。
一听宁王爷主动为省城说话,万巡抚放心了,这半顿饭的时间他也瞧出来了,这位嫡皇子脾气好待下宽容,但也有自己的主意,不是别人说上两句就跟着走的。
“是是。”岳知县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古圣城出过大圣人,宝邑城每回科举,三甲中必有一个出自该城,说江东出才子,古圣和宝邑两城就占十分之八,这是给整个江东争脸面,他虽不是江东人但是江东的地方官,江东出人才他也荣耀。
“下官不是要省城的财政支持,更不会让礼部专门拨款,富平县地方的税款足够扩大官学的。”岳知县没想着难为上司。
楚天云是代表户部过来的,说道钱他就得注意:“,富平县地方的税款得先经户部查实了,如果绰绰有余,又真有不少才子差点儿埋没在钱堆里,本王可以向礼部尚书和江东总督说,给富平县扩大官学的资格。”
自接来宁王爷到现在,这位嫡皇子第一次自称“本王”,这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了,岳知县郑重的拱手:“王爷放心,富平的财政保证让王爷和户部满意。”
“晚饭你吃了什么?”回到后宅,楚天云就问林秀君。
“应该和前厅一样吧,六菜一汤,每样我吃都行,不过知县夫人似乎觉得怠慢了小心翼翼的,直到我夸竹笋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