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就是国有,听二皇兄说你最近在学番语,那就不用我多解释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了。你可能不大清楚的是,番邦时有奸细混入边关城镇杀人放火,甚至还会混入京城探听朝廷兵力动向,你要是能做到刑部兵部和都察院都做不到的,别说三皇兄了,就是父皇面前我也能为你请功。”前世林启的那些手下只是盯紧了文武百官,一有点破绽便报告那逆贼找借口杀人。满城尽是阴谋活动人心惶惶,楚天云最看不惯这点。
还真是为国,林启再坏也没到卖国的地步,听了五皇子所言脑中倒是豁然开朗,如果他林启连番邦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让番王生就生。让番王死就死,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做成无数名臣良材都无法做成的千秋伟业!
林启精神焕发:“五皇子请放心,林启不但会保护朝中秩序,更会让外族发现京城是水泼不进的地方,将来更会将人手遍布草原!”
这还差不多。那逆贼做坏事都有那么多帮手,他做好事还会没人支持?楚天云心情好一些了:“这些钱要是不够你就先找我二皇兄借,你要能办成我姨妈那边的事我另有赏,要抓住番邦奸细朝廷会出钱的。”
“在下一定尽力。”功劳不靠嘴,林启会用事实让五皇子知道人没白救钱没白花。
楚天云现在就觉得他来普济寺见到林启是对的,不说那林启将来遍布京城的密探被他顺话题开始准备了,就是林启无心提醒的那句就值两百两银子。
谁能保证无忧公主换了一个驸马婚礼就能顺利?这真要发生点什么,帝后对自己女儿好不容易有的一点儿不满瞬间就会变成怜惜,并更可能认为无忧公主之前所做的一切情有可原。
楚天云可不想让帝后误会他没有手足之情,林启的提醒很必要,他的父皇不是一代明君,但坐上龙椅的君王哪个真会糊里糊涂?
于是回宫后楚天云直接去御书房求见广顺帝。
现在的天下还算太平,广顺帝没忙到连儿子也不见的地步,他只是好奇楚天云会专门来御书房,记忆中自己这小儿子还从没郑重其事来御书房求见过。
“五皇儿,你专门来见朕有什么事吗?”广顺帝笑呵呵的开口,他对子女向来宽容。
楚天云也了解自己的父皇,广顺帝最不喜欢子女和父亲说话还绕圈子,所以他直言:“儿臣今天在外面花两百两银子买了一个人…或者说买了一群人,当时没多想就给钱了,但路上越琢磨心里就没底,所以儿臣想请教父皇这样做对不对?”
一听花钱买人,广顺帝头一个猜测是买了个女人,小儿子才十五岁,做这事未免早了点,不过他才十五岁,所以一定是他身边的人没护好皇子。
广顺帝是个护短的人,自家孩子怎么会有错,他一点儿怪楚天云的意思都没有,但也不能任才十五岁的幼子亲近女色伤了身体,小儿子告诉他就是请当父皇的拿主意,可见还是懂事的,广顺帝不介意父子俩有个小秘密:“五皇儿,你买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你现在还小,先把那女子和她的丫环另外找地方安置好了,这事父皇帮你办,只要你保证三年內不见那女子,朕就帮你保密不告诉你母后。”
广顺帝也听见楚天云说的“或者说买了一群人”,但仍先入为主以为是附带的丫环婆子,没往心里去。
“父皇,您想哪儿去了!”楚天云哭笑不得为自己叫屈,“儿臣今年才十五岁!”虽然心理上早超过了,但他更珍惜今世得之不易的健康身体,是不会乱来的。
“不是吗?那是什么?”猜错就是冤枉小儿子了,当皇帝的也有点不好意思。
“是…儿臣三月份的时候在大街上救了一个书生,把人放在普济寺,儿臣和父皇母后都提过这件事,父皇还记得吗?”楚天云先问道。
广顺帝点头:“有点印象,是姓林吧?”科举期间居然有考生差点儿因贫病交加死在街头,对朝廷的颜面可不好看,所以皇帝还记得他小儿子做的这件好事。
“那人叫林启,运气不好倒有志气,他不想在普济寺白吃白住三年,但他在京城举目无亲一介书生也干不了什么活,上回儿臣和他聊天说到三皇兄在边关的辛苦,他就有意也去边关锻炼三年,儿臣笑他手无缚鸡之力去了能做什么?结果这回去普济寺就听二皇兄说林启之后一直在学番邦的语言习俗…”
“…三皇兄上回回家说番邦经常改装在边城重镇杀人放火,可惜边关守卫就认不出来谁是奸细谁是真正的生意人,也不能见到异族长相的就不让进,儿臣当时听着生气可也没什么好法子,今天听林启说他学了番语就是准备以其人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