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了道县。
二十二日拂晓,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五团分别从西门、北门攻入道县城,占领了潇水河上第一大渡口。
红军占领道县城,意味着蒋介石企图利用潇水天堑围堵红军的军事计划彻底失败,同时也意味着通往湘江的门户向中央红军洞开。
二十三日,“三人团”作出在广西的东北部全州境内抢渡湘江的军事部署,命令*、聂荣臻的红一军团二师直插永安关。
同时,为了继续迷惑蒋介石,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三人团”又命令八、九军团继续向江华、永明进攻,摆出一副全力进军广西腹地的架势。
暗下里,“三人团”又于十四时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电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由右路纵队改为左路纵队,侦察永安关以南的道路,为八、九军团折向桂北地域探明路线:
彭、杨并告林、聂、陈、刘:
A�三军团应于今廿三日派出一个师带电台密本走四眼桥以北道路,开至葫芦岩、九井渡、新车渡地域控制渡河点及道县通江华、永明两条大道在我手中,并进行下列侦察:
1�永明方向敌情。
2�由新车渡经小坪走永安关以南的平行路。
3�由新车渡经永明以北程义家到灌阳的道路。
4�道县、永明之间向全县、灌县之间不经大道的其他山道及其里程人家。
B�上述一个师的开动时间由彭、杨依宁远方向战况自定之,该师到达指定地域,应转令六团及一军团的工兵部队即开道城归还二师主力。
C�执行情形电告。
朱德
廿三号十四时
“三人团”对全军抢渡湘江做了全面的部署。
然而,由于红一军团顺利占领道县,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潇水,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蒋介石在潇水以东围歼红军的包围圈,再加后卫的十三师、三十四师轻而易举地打退了李云杰师的追击,使“三人团”产生了轻敌的情绪。
中央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
此刻,中央红军野战军司令部内,李德一脸的欢愉之色,夹在手指间的香烟似乎也闪烁着喜悦的火花。
铁流涌进 一(5)
自撤离中央苏区以来,中央红军接二连三突破了蒋介石三道封锁线,如今又顺利地渡过了蒋介石视若天堑的潇水河,已取得了抢渡湘江的有利态势。纵使蒋介石再在湘江天堑布下重兵,然而仍无法阻挡红军西进的锋芒,与二、六军团会合已指日可待。
一想到这些,烟雾弥漫中的李德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道县距湘江渡河点不过二百余里,强行军的话两天就能赶到。让部队休整两日,筹集粮饷,养精蓄锐,到那时来个出其不意,一举突破湘江,彻底冲垮蒋介石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锁线,跳出敌军重围,从而一扫全军上下多日来因丢弃中央苏区的阴霾,堵住那些因丢掉中央苏区而流传的各种怨言责语。
傲慢而自负的李德,却认为自己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对于李德的军事指挥才能,一九三六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李德后,曾写下如下评述:
李德无疑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军事战术家和战略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德军中就崭露头角,后来他担任俄国红军指挥官,曾在莫斯科的一所红军学院学习过。因为他是德国人,红军将士都注意听他对德国顾问向蒋介石大元帅提出的战略战术分析。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当南京将领们看到李德的一些分析他们的战术著作时,都惊奇地承认他准确预料到了他们进攻的每一个步骤。
也许斯诺的评价过高了,但是诚实的。
作为军人,李德是优秀的。
在军事理论、正规战、阵地战方面,李德的军事指挥才能确有他的独到之处、独特之长。
他不仅具有严整的军容、军姿、服从命令、坚决果断的军人作风,熟练的军事技术知识和战术动作,而且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受过系统训练且有较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他的战争经历对博古和其他布尔什维克来说是太专业化了,他们不可能提出异议,因为他们都没有多少军事知识。
但是,作为外来的“洋和尚”,要念好中国国情和中国工农红军实情这本经,对症下药,却相形见绌了。
不会念方块字,不会讲汉语,不懂中国国情,更不懂中国工农红军的实情,却按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指挥武器落后、军事素质较低的中央红军与国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