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发展趋势(第1/2 页)
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化肥厂存在,很多国营单位都是存在的。
导致如今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怪国营厂,很大原因是制度问题。
城镇户口就是这些国营厂的工作人员库,如果城镇人员和国营单位需要的人员是刚好的比例。
比如一个县国营单位需要一万个工作人员,全县城镇户口有三万多人,这就是正常比例。
因为还有老人和小孩,适龄工作人员稍微多个几百一千多也没有问题。
可现实是不可能这么恰好。
加上有的工厂已经出问题,又没有新的国营厂,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还有新增人口,那就只能让有能力的国营厂增加岗位。
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工厂员工已经没有工作动力,明明一个人能干的活,他非要说累,那就只能增加两个人。
有的甚至干脆不是正式员工在做,而是请的临时工。
就是这么魔幻,明明工厂员工已经过多了,还没有人愿意干活,要请临时工来做。
张军对这种情况早就没了感觉:“这情况解决不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刘慧彦叹着气说道:“我以前还在担心自己子女后代的工作问题,现在看来,我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我自己能不能做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在一旁听着的黄涛忍不住问道:“军哥,刘主任,那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工作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么?”
刘慧彦大概也知道黄涛家里的情况:“你接不了老黄的班,后续还想要分到工作,就很困难。”
“不过,你们家现在所有人都没有工作,只要去找相关单位,还是有很大可能会给你们安排的。”
“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没饭吃。”
黄涛问道:“那以后呢?”
刘慧彦微微摇头:“以后?我也不知道以后能怎么办。”
张军说道:“不用担心太多,你们着急,国家其实比你们更急。”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待业青年。”
“待业青年其实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是国家发展地一个重大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没有爆发,很大原因是现在所有人都不能离开自己出生地。
就算张军从农村到县里来,想要住招待所,都得要有证明。
如果去远的地方,甚至只要出了市,就很容易被人给认出来。
毕竟国内方言很多,尤其是南方,出县可能音就不一样了。
这个事对黄涛的影响很大,忍不住追问:“军哥,可现在还没有解决办法啊!”
张军开玩笑说道:“是不是觉得跟着我没有安全感,还是希望国家给你安排工作?”
黄涛顿时慌了,赶忙解释:“不是!不是!我只是担心,我们家的条件就这样,下面会有妹妹。”
“我可以跟着军哥干一辈子,但我妹妹不能没有工作啊!”
张军见黄涛认真了,轻轻一笑,安慰道:“你也不用着急,我就跟你开个玩笑。”
“我大概也有一个猜测,这个事用不了几年就能解决的。”
后来放开做生意,其实这个口子,就是为了解决就业才开的。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接下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是没有一个明确路线的。
站在后来的角度,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国营厂放开,根本就没有想过让个人去做生意。
当时设想是,个人还是按照以前的路线走,做好螺丝钉就行,有稳定工作。
国营厂形成一个自由市场,说白了就是国营厂和国营厂之间相互做生意,增加效益,甚至出口。
但这个明显走不通,因为国营厂有很大的问题。
后来就进入第二阶段,为了解决太多待业青年,以及部分国营厂效益不行,员工日子也不好过的问题,以及农村没有收入的问题。
国家给这些人开了口子。
个人可以销售农产品,城里待业青年,还有一些国营厂员工,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商业行为。
比如帮人修房子、打家具、理头发等等。
其中还有运输,但运输有条件限制,不能用机动车,也就只能用人力、牛车、三轮车等。
第三阶段,就是在小口子打开后,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