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百的警告。
当然,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对项羽提出建议了。
怀王和刘邦,最让项羽头痛
对项羽而言,楚怀王和刘邦是他最头痛的两位人物。
刘邦势力急速膨胀,虽未与项羽有明显对抗,但他高居不下的声望——特别是在关中地区的形象,的确让项羽心里不太好受。
楚怀王在名义上是项羽的顶头上司,而且对项家军素无好感,宋义被杀事件更引发了楚怀王和项羽间的表面冲突。
火烧咸阳后,项羽便依常理,派人向楚怀王请示如何处理关中地区的善后工作。
楚怀王只回了两个字——“如约”,也就是依照事前约定,由先入关中的刘邦出任关中王。
这件事自然让项羽更是暴跳如雷了。
他甚至向支持楚怀王的范增埋怨道:
“他真的是楚皇室的后代吗?”
范增却冷静地表示:
“当年为了和秦王朝对抗,楚怀王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啊!”
换句话说,楚怀王只是“利用的道具”而已,如今情势转变,楚怀王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过,他认为不妨将楚怀王提升为有名无实的“王中之王”——天子,而由项羽出任真正有实权的群王领袖——霸主。
由此可见范增在统治思想上似乎倾向“保守派”,仍属春秋战国形态,缺乏时代的突破性。
所以项羽主动召开诸侯会议表示:
“怀王乃是由我项家军团所拥立的,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真正功劳,所以没有资格再向天下发号施令了。
“天下起来抗秦暴政时,为集结大家力量,所以假立诸侯以为号召。但真正‘披坚执锐’在前领导抗暴军,且冒险从事野战三年,得以灭秦皇室而定天下者,都是将相诸君和项籍我的辛劳,绝非怀王的功劳!
“不过,怀王虽无功劳,但他也代表了他的阶段性角色,此后不应再拥有实权,只需分给他某些土地继续为楚王便可以了。”
正月间,项羽首先尊奉怀王为义帝,并公开表示:
“古之为帝者必拥有千里的疆土,并且位居于上游地区。”
乃将义帝迁居于长江上游,建都于目前长沙一带的郴县,让他远离中原的政权所在地。
分封刘邦于汉中
另一项头痛问题是刘邦。
如果依原先约定而立刘邦为关中王,以刘邦的形象和能力,无疑是养虎为患。但如果没有给刘邦较大的封国,又显示项羽有意特别打压刘邦,对新任的全国诸王领袖——项羽来说,则未免表现得太小心眼了些。
对刘邦心存芥蒂的范增更不想让刘邦太好过,因此他挖空心思地在想一条让刘邦哭笑不得的阴谋。
最后他向项羽表示,应该封刘邦于汉中。
“汉中?这是什么地方啊!?”
生活在江东的项羽,对汉中似乎没什么印象。
“我想只要听到汉中,刘季的兵马就会自动解散掉一半以上!”
范增露出恶意的微笑。
“这又是为什么呢?”
率直的项羽实在搞不懂范增葫芦里面卖着什么药。
“巴蜀也属于关中统辖,所以表面上我们没有违背约定。只是巴蜀到关中的道路走起来非常艰险又困难,完全要靠人工的栈道才能接通,因此一向只有关中地区的犯人才会被派到那种地方去。”
项羽对刘邦本来便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基于面子问题,不想给刘邦太多的伤害而已。
既然巴蜀、汉中也属关中领域,那么对天下人也算有了交代,至于刘邦未来的存活,项羽倒不是特别关心。
“只要讲得过去,就把巴蜀汉中整个地区都给他算了!”
项羽也不想进一步知道巴蜀汉中对刘邦的利弊到底如何,他一向便是大而化之的人。
范增则恶意地想让刘邦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以报鸿门时未能杀他的遗憾。
巴指的是目前四川省的重庆一带,自古以来即由山地民族的巴人所统辖。由于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巴人一直拥有非常高的自主独立性,任何政治力量很难介入。
蜀是现代的成都附近,由于秦惠王时张仪、司马错等人的开拓,倒拥有相当不错的文明。尤其秦王朝时李冰父子在水利方面的建设——都江堰,更使蜀中生产力倍增,成为秦国重要的精华区。
不过由蜀中要进入关中,一定得经过汉中。汉中是块盆地,和关中间有山势险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