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页)
了农业、手工业劳动的细节。而到了威尔斯笔下,城市意像就大大发展了。在《摩诺博士岛》中,普拉迪克遇难后上了“摩诺博士岛”,天天哀叹,不知道怎么生存下去。纵观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对城市环境的描写水平远远超过了对乡村环境的描写。两大宗师在年龄上恰好是两代人。而且正是处在欧洲城市化进程飞跃中的两代人。
到了二十世纪,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像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乡村题材、乡村背景被压挤到微不足道的程序,仅有西马克的《中继站》等廖廖一些作品是写乡村的。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描写巨大城市的科幻作品。如赫胥黎《美丽的新世界》、阿西莫夫的《钢窖》、卡通连环画《法官爵德》等等。这些作品中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背景。这个城市完全封闭,自给自足,不需要乡村为其提供生活资料。城市里面高度发表,城市外面不仅不文明,甚至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是可怕的荒漠,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在《飞城》系列中,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像得到最高程度的展现:世界各大都市安装上反重力发动机,拨地而起,在宇宙中飘流。切不用说其科技上的根据如何,不用提这种城市要不要由乡村来供给生活材料,单是这个拨地而起的过程,便十足地体现了现代社会城市文明发展的极致:城市已经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已经可以摆脱对乡村的依赖了。乡村变得可有可无,只是旧时代的化石。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当然也直接来源于它的科学因素:科学毫无疑问是属于城市的。写科学,自然要写城市。无论是歌颂科学、还是遣责科学。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并不意味着它的读者就是城市居民。在中国,许多铁杆科幻迷来乡村,来自偏远地区。而且,越是这些地方的科幻迷,越表现出城市科幻迷少见的热情。但这与科幻文艺的城市意向绝不矛盾:这正是乡村和偏远地区的科幻迷喜欢科幻的重要原因!他们喜欢看其中那些宏伟、壮观的城市。
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也是它与主流文化的鲜明区别。迄今为止,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农业和手工业背景的文化。歌颂田园风光,赞美所谓的纯朴的乡村,仍然是主流文化真正的主旋律。
第七卷:科幻——从文学到文化 第四章:科幻文化的市场开发
第四章前言
第一节:中国文化市场的新生力量
第二节:科幻市场的开发前景
第三节:科幻市场的一些肓点
第四章前言
《科幻世界》总编阿来曾经有一篇文章,名字叫《中国科幻的出路就是市场》。这个观点,可以说既正确又不正确。就其字面意思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本身就是市场发展的结果。不重视市场的,是由官方机构或者私人机构资助的文学。九十年代至今,笔者仅知道香港有一本《科幻与科学》杂志受过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金支持。此外,所有两岸三地的科幻出版物都直接面向市场。所以,说中国科幻的出路就是市场,等于对鱼儿讲,你必须在水里才能生存。
作为一个完全由市场催生出来的文学样式,走不走市场之路,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只是如何去走市场之路。而这个真正的问题,科幻界人士一直没有明确的分析和研究。在中国文化市场的新生力量中,笔者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科幻市场开发的状况。然后,再谈谈对科幻市场的开发前景的看法。
第一节:中国文化市场的新生力量
前面说过,是文艺复兴后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造就了科幻小说的诞生与繁荣,并在文学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局面,不需要多深的考究功夫,但凡去过西方发达国家,逛过几家外国书店,就会看到,科幻小说在其文学出版中占到了怎样一份巨大的份额。
——阿来,《锋线科幻系列丛书》前言,作家出版社出版
有市场价值的文学品种,首先就要有娱乐价值。科幻文学的娱乐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才子余杰曾经写到,不安于平庸、渴望着传奇,乃是人之常情。在越来越平庸的现实生活中,想要亲身体验传奇已不可能。余杰不是科幻爱好者,他的解决方案是:只好到历史中去,寻觅旧年人物的传奇。——余杰《火与冰》479页,作家出版社出版。
有一次,记者问金庸,为什么要创作武侠小说?金大侠说,在武侠小说这种形式里能够展开想象力,因为它离现实比较远。
他们都不是科幻爱好者。所以大概不知道,科幻文学具有同样的魅力。科幻作家吴岩对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