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页)
注定魏军在冲向敌阵的时候要越来越密集,人挤人,人挨人,魏军攻得越近,那四尺铁槊就越能多多地杀伤杀死敌人。一个四尺铁槊弹射出去,一开始还只能打倒三四个人,等魏军逼近后,便能打倒七八个,甚至十多个,以至于晋军的阵地前尸积如山(人的尸体和马的尸体),成为天然的屏障,后面的人根本就冲不进来。魏军死伤惨重,攻击效果却不明显,很快失去信心,纷纷后撤。
刘裕急派振武将军徐猗之率五千骑兵渡河,追击魏军。但魏军毕竟还有一万多人,在被徐猗之追上之后,反而给徐猗之一个反包围。幸好朱超石赶来增援,魏军才又撤退。晋军也不再追,返回南岸。
这次胜利,给了魏军一个狠狠的教训,魏军再不敢袭扰晋军,刘裕西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为伐秦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王镇恶得到后勤补给之后,带兵袭击了在陆路设卡的姚鸾和在水路设卡的姚赞。姚鸾战败被杀,姚赞战败退回定城。姚绍再一次派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在黄河北岸的九原(今山西新绛北)依险修筑工事,想在这里断绝王镇恶的粮道。但刘裕派沈林子、檀道济、刘遵考、毛德祖等数路兵马,以优势兵力强攻下九原,把姚洽、安鸾、姚墨蠡、唐小方全部杀死。至此,姚绍断敌军粮道,坚守待敌自退的战略全部破产,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坚守城池,尽量拖延灭亡的时间。姚绍身体本来就不好,在这样的刺激下,身体恶化,不断地吐血,很快病亡。姚赞继任为统帅,但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坚守不出。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八月,刘裕大军攻破武关,向后秦发起最后的总攻。沈田子、傅弘之一部由武关北进攻青泥,抄长安的后路;刘裕亲率主力由潼关从正面攻向长安。
姚泓也率五万人马先出城到青泥进攻沈田子。他想先击灭这支兵力不多的晋军,解决后顾之忧后再与刘裕的晋军主力决战。姚泓的战略意图是十分正确的,但在战术运用上他不如沈田子这名老将。沈田子虽然只有四五千人,但他先发制人,在秦营正在忙着扎营的时候发动攻击,并利用穿插战术大败后秦兵,秦军逃回长安。
刘裕这一路并没有强攻定城,而是按照王镇恶的建议从黄河入渭水,走水路绕过定城,直奔长安。姚赞担心被包围,便弃定城,退守郑城。刘裕故技重施,再以水路带重兵到达姚赞的后方。姚赞又弃郑城,退守灞东。灞东就在长安东门外不远的灞水之东,也就是说刘裕已经来到了长安城下。姚赞退无可退,便在灞东与刘裕的大军决战,从双方士兵的战斗力、将领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兵力对比可以看出,失败的肯定是后秦。秦军全军覆没,姚赞和姚泓退回长安城。王镇恶追入平朔门(长安北门),城内的秦军根本不能抵挡,很快就被击溃。姚泓退守内城,这个时候秦军已成惊弓之鸟,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可言,不断有人逃走。姚泓知道大势已去,便在第二天带着妻子儿女和百官出降。姚赞不久也率姚姓宗族向刘裕请降。刘裕把姚泓留下,其他姚氏宗族全部在长安处决。姚泓也不过多活了几天,被送到建康让晋安帝司马德宗参观了一下,便也杀掉了。后秦遂灭。
司马休之父子、司马国��值堋⒙吃�⒑�又�约盎甘献铀锒继拥搅吮蔽骸A踉1敬蛩阍诔ぐ餐捅�な兀�源宋��莸厣ㄆ轿鞅薄5�诮ǹ底�虻牧跄轮�谑�辉峦蝗徊⊥觥N�宋榷ň┲行问疲�踉V坏么��厝ァK�炎约菏��甑亩�恿跻逭嫒蚊��级接骸⒘骸⑶厝�葜罹�拢�参鹘���煊骸⒍�囟�荽淌罚�晌�ぐ驳淖罡吡斓迹�酝跣尬�な罚�跽蚨裎�韭恚�蛱镒雍投魏晡�斜�尉��岛胫��褐葜沃写邮率罚�甯鋈斯餐�ㄗ袅跻逭妗R磺邪才磐椎敝�螅�踉2欧判幕厥Α5���艘坏悖�蛱镒雍屯跽蚨褚恢本陀兴饺硕髟梗�约喊颜饬礁鋈朔诺揭豢槎��置挥幸桓瞿芄徽虻米〉娜说敝魉В�鞘呛芪O盏摹U馕�罄闯ぐ捕��裣铝艘�肌�
第十六章 南北朝的开端
刘裕称帝
刘裕前脚刚走,后脚赫连勃勃就带大兵来攻长安了。赫连勃勃就是刘勃勃,他称王后改姓“赫连”,“赫连”的意思是上天之子,与天相连。自己的同宗都改姓为“铁伐”,意思是:刚锐如铁,皆堪伐人。赫连勃勃在国力强盛后,于公元413年3月,命令叱干阿利为工程总指挥,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筑城作为临时都城。阿利虽然对搞工程,搞设计很在行,但这个人脾气火暴,性情残忍。他命令筑城工匠用蒸熟的土筑城,筑完后检查,如果用锥子能扎入一寸,就杀掉筑城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