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四处乱跑。
“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的患病者。他们痛苦难忍,几乎是被折磨致死的。不过有的患者经过排除体内的脓液之后幸存下来了。有的慢慢消肿好像有救了,但由于体内中毒,最终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一些患者病愈后与常人一样,而另一些则出现了口吃、语言障碍,或者变成了哑巴。
“许多人为照顾病人累得疲惫不堪,也跟着受苦。许多病人疼痛难忍时,不断从病榻上滚下来,在地上翻滚吼叫,护理人员不得不把病人重新放回床上。有的病人发疯似地冲出病房乱跑,护理的人也少不了折腾一番。随着瘟疫的流行,处理尸体的工作也显得人手紧张。甚至连堆放尸体的地方也快没有了。事先准备的坟墓被一具具尸体填满后,城内凡是可以用来埋葬尸体的地方都被用上了,但还不够。后来,死人急剧增加,掘墓人每天挖掘的坟墓远远不够,他们索性掀掉山顶上一座座防御城堡的屋顶,将尸体横七坚八往里扔,堆满尸体后又重新盖上。”
但这场瘟疫彻底地毁灭了查士丁尼复兴日渐衰亡的罗马帝国的希望。那年冬天,瘟疫突然消失,其中很大因素是人口分散到了外地。瘟疫虽被控制了,但被瘟疫侵蚀了的肌体却伴随了患者的一生。事实上,瘟疫的病毒并未完全根除。这场瘟疫无论在社会发展史和医学发展史都举足轻重,瘟疫时值罗马查士丁尼王朝,故曾以查士丁尼瘟疫为名载入医学史册。14世纪,这场瘟疫又卷土重来,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用了一个新的名字“黑死病“而已。
黑死病摧残欧罗巴(上)
对这段可怕的历史不少史学家都有所记述,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特别严重的疫情这场灾难在当时称作黑死病,实际上是鼠疫。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地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能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
在那可怕的日子里“葬礼连连不断,而送葬者却寥寥无几”。扛夫们抬着的往往是整个死去的家庭,把他们送到附近的教堂里去,在那里由教士们随便指派个什么地方埋葬了事。当墓地不够用的时候,他们就将占地较大的老坟挖开,然后再把几百具尸体层层叠叠地塞进去,就象往船仓里堆放货物一样。在长达6个月的鼠疫期间,佛罗伦萨的居民死掉一半以上。鼠疫对锡耶纳的蹂躏也同样残酷,为了使大量的死者尽快入土为安,那里不得不加盖新的教堂。在帕尔马,诗人佩特拉卡的一个朋友,全家人在3天内都因鼠疫而相继死去,诗人的笔下为此留了悲伤的诗句。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以至罗马教皇不得不为罗纳河祈祷,请求上帝允许把死者的尸体投入河中;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当中办理了419份遗嘱,比鼠疫爆发之前增加了40倍;甚至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爆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据历史的记载,鼠疫给荷兰和法兰德斯地区(欧洲大陆滨临北海的一个区域,后来分属于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带来的灾难也异常惨重,死亡人数之多令人难以置信。从那里经过的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在比利时的图尔耐城,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下葬时,教堂为他敲响了丧钟。从这天起,每当早晨,中午和晚上,送葬的钟声不停地为新的死者哀鸣。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的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三分之一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1348年,鼠疫从英国的大城市蔓延到了全国各地,直至最小的村落。由于农业工人死亡过多,白金汉郡的一个大庄园倾其收入也只够交纳房租;有的庄园里佃农们甚至全部死光。温切斯特大教堂为此不得不改变计划中的大规模扩建工程,只修建了西侧的门面,60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矗立在那里。在肯特郡的罗切斯特教区,主教属下的4个神父、5个协理、6个侍童、7个抄写员和10个佣人纷纷死去,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