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实在太贵,咱们喝喝十五年的也好。”
谢慎笑骂一声道:“你这个抠抠缩缩的样子和守仁兄比起来可差的远。你老王家又不差钱,你王公子还在乎这三瓜俩枣?”
王守文听后翻了一记白眼道:“慎贤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每月的月钱就那么一点,若再想要就要去管家那里支用,这都会记录在账的。若是大兄哪日游学回来见我胡乱花钱肯定不会饶了我。哪像你卖了《石头记》赚的盆满钵满,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
谢慎懒的和他斗嘴,只笑了笑。不过经由王守文这么一提醒,谢慎倒是意识到在绍兴也可以印卖《石头记》啊。余姚毕竟是个县城,和府城的市场是没法比的,谢慎要想赚取更多的稿酬,便要把《石头记》推广到绍兴府甚至是杭州府。
但是他人生地不熟的,找书坊洽谈确实是个难事。
余姚虽然距离绍兴府不远,但两地却是完全的两个口音。
商贾最是欺生,若是那些书坊的掌柜听到谢慎、王守文的余姚口音难免会在价格上压下不少。
但若是把这件事托付给陆家的人去做,一来谢慎不是很好意思,二来他也不放心。
。。。。。。
。。。。。。
第五十二章 巡抚按临
(求收藏,求推荐票!)
这《石头记》从目前来看有红遍大明的趋势,手稿是一定要好好保存的,绝不能轻易示人。谢慎宁可暂时少赚一些,也不能把手稿拱手让人。
便在这时,小二哥将酒菜端了上来。
那些凉菜就是一些寻常的下酒菜,谢慎没有什么兴趣。
他的目光完全聚集在那坛标有状元红的黄酒上。
女儿红原名叫加饭酒,之后因为习俗改为女儿红,一下便在浙江火了起来。
这状元居有自己的酒坊,又应景的把女儿红改成了状元红,自然是想讨个彩头。
实际上参加科举的考生那么多,别说状元,就是三年一科的进士一共能有几百人?学子们来这里吃酒更多的是图一个心里安慰罢了。
谢慎启开酒坛,给三人分别倒了一杯,还没饮便感觉到芬芳馥郁的香气飘荡开来。
谢慎将酒杯送至嘴边刚呷了一口,口腔内便被浓郁的味道包裹充盈。
甜,酸,苦,辛,甚至带着微微的一抹涩味,端是五味杂陈。
“好酒,好酒啊!”
这才是地道的绍兴女儿红!
便在这时忽然见楼下冲上来一帮军士兵勇打扮的壮汉,将端坐闲聊的酒客毫不客气的拽起,推搡着挤下楼去。
这些兵勇来到谢慎,王守文这一桌刚想故技重施,谢慎便冷冷的一礅酒杯道:“什么人这么嚣张跋扈,简直不知廉耻!”
“裴千户,这小子不识抬举,小的帮您教训教训他!”
一个尖嘴猴腮的兵勇卷起袖子就要上前教训谢慎来向裴千户邀功,却被那裴千户一把拉住。
“这位公子听口音不是绍兴府的人吧,可否让裴某坐下聊聊?”
见那裴千户还算客气,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想法,谢慎点了点头道:“裴千户请了!”
那裴千户也不矫情,一撩下摆便坐在了谢慎身旁。
王守文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正要发作却一下子找不到了理由,懊丧的扭过头去。
“在下余姚学子谢慎,来绍兴府参加府试。今日闲来至这状元居吃酒,不知哪里得罪了几位军爷,竟要受此凌辱。谢某本人倒是没什么,就怕传将出去,侮堕了圣人之名。”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到万不得已谢慎不打算和眼前这些兵勇翻脸。不过他刚刚的一番话已经足够诛心,算是把场子找回来了不少。
那裴千户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余姚县试案首谢慎谢公子,刚刚是裴某部曲失礼了!裴某在这里代他们给谢公子陪个不是,谢公子也给裴某一个面子,此事就此揭过可好?”
谢慎微微一愣,他本已经做好与对方唇枪舌战三百回合的打算,可裴千户的态度却让他有些茫然。
他已经这么有名了吗?连绍兴府的一个千户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
裴千户叹息一声道:“绍兴府果然是人杰地灵,余姚又掌握了绍兴府的文脉,怪不得世人都说江南文才半数落在绍兴余姚啊。‘槿篱茅舍繁花里,也有秋千出短墙’这诗是谢公子作的吧?”
谢慎恍然大悟,这是他在三味书院作的《早春》,想不到竟然传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