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外出或采访途中,留意观察生活或是偶然发现,并挖掘出来的。这些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极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一些新闻同行更是对我能经常抓到这样的活新闻而奇怪,常有人问我:“你这些稀奇古怪、三教九流都有的新闻是从哪儿得来的?”程益中有次当众笑呵呵地对我说:“石野呀,你可真是个抓独家新闻的高手呀,这些稀奇古怪的新闻真不知道你是如何找到的?我真服了你”
1998年6月,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球迷的眼球,更成为全世界新闻煤体角逐新闻的良机。南方的媒体更是暗暗迸足劲想趁机比拼一下足球新闻。《广州日报》、《足球报》、《羊城晚报》和《南方周末》等强势媒体更是不惜巨金特派记者飞往法国采访,而此时刚刚在广州市市暂露头角的《南方都市报》无论在财力和人力上都无法与其他强势媒体比拼,但尽管如此,在程益中、庄慎之、李多钰等人的主持下,南都体育部的年轻编辑郭其龙、龚晓跃、张晓舟等人却别出心裁,棋高一着,他们从世界杯开始,精心编辑世界观杯的所有新闻和精彩图片,更配以妙趣横生的评论,特别引人注目的上,《南方都市报》每天都用四个彩色的体育版,将新闻版块包裹其中,在每天一大早新鲜出炉,将有关世界杯的最新消息第一个送到羊城读者面前,这一妙棋果然吸引了羊城及南方数百读者的眼球,更紧紧抓住了各地球迷的心,使得都市报的销量大增。
我不是体育记者,平时对世界杯也不大关心,但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体育记者的事,我们这些政法记者也该关注出此引发出的有关新闻。我估计在世界杯后面,在身边的生活中,肯定有许多出彩的社会新闻。于是,我骑着我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羊城街头,特别是医院的急诊室、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转悠;同时,我积极与熟悉的军地医院及有关部门的通讯员取得联系,要求他们要留意这方面的讯息。就在世界杯开始的第三天夜时里,我获悉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一名老球迷因看“世界杯”比赛,与爱看电视剧的妻子急抢电视频道而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砸坏了新买的价值不菲的“松下”大屏幕彩电,并将年近花甲的老妻打得鼻血直流。我认为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好新闻,当即赶往事发地和有关医院采访,了解到了有关情况后,我用最短的时间赶写出一篇引题为“世界杯赛战正酣,花甲夫妻打内仗”,主题为“抢频道怒砸彩电”的千多字的社会新闻,当时负责头版的编辑是崔向红,她慧眼识珠,认为此稿新闻点很好,又是独家采访,她当即以最快的速度编好上了1998年6月15日的头版头条。结果此稿社会反响很好,一些读者纷纷来电对这样的时效性强又有热点的社会新闻表示赞赏。随后的十几天内,我带着我的实习生李雪亮和左志红又先后采写了一系列与世界杯有关的独家社会新闻,如:1998年6月17日的《花甲球迷昨晨猝死》、1998年6月18日《众球迷齐声拍掌喝彩五龄童受惊栽下楼梯》、1998年6月23日《看球啖荔枝被噎兴奋球迷遇险情》等数十几篇独家社会新闻,受到读者们的好评。
我国著名记者穆青就十分注重与采访对象的交际,建立感情。名记者范长江交际的朋友更广泛,“上至军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有来有往,即使不是采访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他交朋友“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闻来源越多,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对于一个记者而言,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读者保持友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记者要想写出好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首先在心目必须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给别人,必须自己心中有阳光。其实,记者的采访过程实际上就是交际过程,建立通讯网络获取新闻信息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建设之一”。工作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与社会各界的人士交朋友。一些位居政府重要部门的人固然重要,但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更为重要。我当时交往的朋友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只要不是那种道德败坏作恶多端的人,我都愿意与之交往。我还经常与附近的保安员保持沟通,让他们经常与其他的同行间保持沟通,有什么新发生的事情就赶快通知我。这些散布于基层派出所和街道村巷的保安员,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为我提供了不少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便于大家联系,我在四处散发名片的同时,还特意配了一只价格便宜的数字传呼机,这样,不管我人在哪儿,只要有人找,我就能及时回信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这种寻觅和扩大新闻源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