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笑容,“赵正卿不是一向以刑法为尊,怎么事到自己,却罔顾刑法了呢?”
赵鞅面色一变,抿着薄唇沉默,智跞得意洋洋的看着说出话来的赵鞅。
姬午也没有说话,含着笑容等待着赵氏一族怎么回应,他是不能对赵氏怎么样,可是这么多年的怨恨还是要出一出的。
赵鞅在发布“铸刑鼎”时,他还年幼,可是他却看到父王的无奈和无助,晋国一直以来的强盛,到他这一代竟然受制于臣子,父王是每日都在愧疚自责中度过,他曾对自己说过:他无颜见晋国的先祖,可是父王言而无信,他早早的就下了地府去看了晋国的先祖。在每日朝廷的郁郁不得和权臣当道下,父王是郁郁寡欢,久病成疾而死。
姬午没有等到赵氏的回应,等到的是董安于血溅当场。
“大王,臣愿领罪!”他死时只留下这一句铿锵的话,额头上满是鲜血,染红了宫殿的白色玉砖。
姬午皱起了眉头,赵鞅面不改色,只是将目光从董安于身上移开,智氏家臣大吃一惊。
“董安于挑起晋国内乱,既然已经自缢,此事就此了结,还望众卿以后和睦相处,莫生战端。”姬午蹙眉扬声道,然后迅速转头对着身后宦官轻声道,“找人把尸体拖出去。”
宦官点头,拱手告退。
智氏却因姬午的话不满起来,智跞出列道:“大王,仅凭董安于一人怎能挑起如此内战、发动晋国六卿?臣怀疑是有人故意先发战争,为了就是排除异己。”
他意有所指,姬午微挑眉,状似不知道的问道:“智卿家所言是谁?”
智跞不经意的瞥了一眼稳坐于案前,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赵鞅,内心涌出一团火,提高声音道:“臣说的就是赵鞅赵正卿!”
姬午微笑,他是乐于见到两人撕破脸的。
赵鞅回眸,眸中仍然没有太多波澜,只是施施然道了一句:“大王,臣清者自清。”就坐了下来。
智砾最见不到他一副无所谓、自大的态度,仿佛在嘲笑他们智氏根本不配与赵氏为敌。他气的牙痒痒,恨不得也像范氏和中行氏那般直接攻入他晋阳城,可是他才没有范氏和中行氏那么傻,所以智砾又迅速冷静了下来。
“大王,赵氏先行发兵是不争的事实!赵鞅也是此番态度,他家臣亦是畏罪自杀,难道不是对大王的不敬?赵鞅此举分明是找不到借口!大王,不可再姑息赵氏一族,只因为赵氏一族的内乱,就凭添了晋国六卿的争斗,他赵鞅还真有本事,搞得晋国人仰马翻,鸡犬不留,原本六卿一下子也只剩下四卿!”智砾愤恨道。
赵鞅在他说完,冷哼了一声,讽刺道:“赵氏族中内乱,有说过要你智氏帮忙吗?到是你智氏眼巴巴的非要插上一脚,看看有什么有利可图,事后又反咬一口,一副小人嘴脸。”
两人都是毫不留情,赵鞅怒色不显于面,智砾却登时涨红了脸,怒道:“你说什么?!”
赵鞅冷冷的看过去,仿佛在说:说的就是你。
智砾怒火中烧,右手紧紧的握上了腰间的佩剑,姬午听到一些细微的剑将要出鞘的声音,知道不能再让事情发展下去,赶忙出口打和:“好了!这件事,寡人说了结就是了结了!刚刚才过去内乱,又要起内乱?晋国都内乱了,是不是就等晋国灭亡了才安歇?”他喘了一口气,又叹了一声柔和道:“寡人昨天刚得到消息,范氏和中行氏逃到了朝歌(卫国国都),卫国收留了他们,你们觉得范氏和中行氏会和卫国有什么其他牵扯?”
赵鞅与智砾先是一惊,立刻沉静下来,卫国不安好心,范氏和中行氏是叛族,对晋国极为熟悉,若是归顺卫国,对晋国来说是一个极大隐患。
智砾还在沉思,赵鞅就果断出列表态:“大王,范氏和中行氏留不得,臣自荐出兵讨伐,戴罪立功!”
“好!”姬午等的就是这句话。
赵鞅回到晋阳,没有立即开始着手讨伐一事,而是将董安于的尸体厚葬,并特例将董安于陪祀在赵氏家族的宗庙里,以彰后世。这个修建晋阳的始创者,也随着晋阳这座古城名流千史,死得其所。
**
深巷茶馆,一个身有残疾、带着银色面具的人正静静坐在茶馆一个角落,听着那些来来往往的人言论:赵氏一族要发兵朝歌,讨伐范氏和中行氏。
朝歌……
弥子瑕手中的茶抖了一下,淡青茶面在微微晃动,如他不平的内心,有些痛苦的记忆如魔咒般再次袭来,他放下手中茶杯,轻道一声:“安山,我们回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