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终�撸��教煲�嗷嶂飨�直硎荆���阏�:侠淼姆康夭�糯�枨蟆�
尽管深圳断供事件已经从风声突起到悄无声息,但对于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警示,而对其余市场各方而言,同样可以从中有所领悟。
“断供”现象对消费者来讲,负面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中产阶级,“断供”迫使中产阶级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而我国正在从出口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如果出现“断供”,对国家宏观经济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救经济;中央政策组合拳“三箭齐发”
2008年10月8日晚,为应对并遏制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动荡,一轮全球降息行动同步展开。美联储将基准联邦基金贷款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至1�5%,并将贴现率降低同样幅度至1�75%。欧洲央行降息0�5个百分点至3�75%,英格兰银行降息0�5个百分点至4�5%。此外,瑞士、加拿大、瑞典央行均做出降息举措。日本央行虽然没有采取降息举措,不过表达了大力支持协同政策行动的意愿。
在全球央行普遍降息的环境下,我国央行终于也加入全球放松货币政策的行列,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此前多家机构预期,央行将出台降息政策,但央行的动作比市场预期的更快,而且与取消利息税“三箭齐发”,显示了决策层放松货币政策的决心与力度。
因此,可以预见,今后增加财政支出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手法仍将成为政府拉动经济的首选,而增加财政即意味着不可能对减税的幅度有过高的期望。两次降息对恢复市场信心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实质性刺激效果则未必立竿见影,不过随着降息力度的增加,政策的累加效应对宏观经济的改善会更为重要。
作为宏观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遭遇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除了大面积的资金匮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预期的转变,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明朗,一向看好中国地产的产业资本也将主动或被动地发生分歧,两次降息对深陷资金困局的房地产商刺激作用十分有限,加之金融资本也忙着退而自救,房地产业的情况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将不会有明显改观。
。 想看书来
激进降息开启楼市起伏的潘多拉魔盒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美联储目不暇接频繁降息,到2008年10月的一次降息后基准联邦利率仅为1�5%,而经合组织(OECD)2007年曾预测的这一数字是4�75%。
令人尴尬的是,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同样来自美国政府此前7年来的低息政策。由于多年的低息环境使得美国的流动性泛滥肆虐,催生了严重的通胀和资产泡沫,美国的房价涨幅奇高,由资产价格猛涨而大幅上升的过度信贷消费,最终为美国经济带来噩梦。
现在多数人认同是低息政策导致了美国经济泡沫,也许美国对加息的反应更为迅速一些,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美国已经开始连续17次加息,但过度的加息不但捅破泡沫,也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政策的过度与极端,使得美国经济上演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戏剧性一幕。
而在我国,随着2008年10月央行的第二次双率齐降,正式宣告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摩根士丹利更是预计中国2009年年底前将减息5次,问题是,中国和美国一样,低息的环境已经持续了多年,因此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要靠加息来抑制。当时中国经济受外围影响,增速回落,政府减息以刺激流动性不难理解,但是对于中国并不算高的利率水平,过度的降息是否会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而利润下降,资产价格恶化,出现像美国经济一样又再次被迫刺穿的恶性循环?
之前数年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的涨幅同样惊人,中国经济和外国经济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房地产的火爆吸引了几乎所有行业的资金都冲到房地产业。要说中国房地产同样存在严重的泡沫,可能会引来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大量的购房者怨声载道,舆论多有所指总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宏观调控时间效应的显现以及外围经济的低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这既是市场和经济规律使然,又是行业整合的大势所在,在房地产的调整中淘汰那些没有竞争力或是原本就是抱着冲到房地产市场谋求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