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 页)
!奴婢给大人请安。”说罢跪下磕了一个头。
我问道:“这里卖的都是什么人?”
赵管家躬身道:“回大人的话,这里卖的是从南边来的蛮子。”
我奇道:“蛮子?”
赵管家道:“是信王世子当桂阳太守的时候在南边抓的蛮子。”
我问道:“为何只有女孩儿?”
赵管家道:“听说男的不论老幼,全都杀了,只留了十二岁以下的女孩儿送进京来。路上死了七八停,只剩了这两百来个命大的。”
绿萼看着地上一个瑟瑟发抖的小丫头道:“真可怜。”
我微微一笑道:“你既觉得她可怜,就买回去吧。反正家中也正缺人。”
绿萼将荷包中的碎银子都倒在手心里,一锭一锭地拨着:“这一共是二十两,也不知道够不够。”
赵管家笑道:“够买好几个呢。十岁以上十两一个,十岁以下五两一个。”
绿萼左右一看,脸上尽是不忍。我笑道:“你今日便是将身上的银子都花了我也不管。”
赵管家道:“若是要买,还请大人早些挑定,已经不剩几个了。”
于是我和绿萼便挑定了两个八九岁的女孩儿,径直带到东市去买衣裳给她们穿。不一会儿便到了午膳时分,我命绿萼先送两个小姑娘回家,再出来寻我。我指着樊楼道:“我就在楼上等你。”
第九章 美好无双
绿萼去后,我自上二楼雅阁中坐定,吃过饭又叫了茶点,靠在窗边看街景。忽听对街楼下咚咚两声鼓响,接着两声弦音,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叫好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灰布棉直裰的盲老头子抱着一面小鼓,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红衣少女在对面茶肆的竹篷下坐着。众人团团围了上来,直堵了半条街。二楼雅阁中的客人也不顾寒冷,都开了窗探头倾听。人群中叫道:“李师傅,今日都有什么好听的?”
原来是个说书的。李老双手一压,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李老道:“昨日小老儿听了一件奇事,正要与诸位说道说道。”那红衣少女放下怀中的月琴,捧起一只斗笠。众人纷纷解囊,一文几文地丢了进去。樊楼雅阁中的主顾也往楼下扔碎银子,那少女飞起斗笠,将银子一一接住。那斗笠似长了眼睛,在二楼窗前转了一个大圈子,又乖乖回到她手中。人群彩声雷动,高呼不绝。那少女将斗笠在李老耳边抖一抖,李老听罢点了点头,这才将小鼓敲了两下,朗声道:“列位看官,今日一回书的名字叫‘俏观音义激小王爷,少英雄智取蓝山城’。”
半条街上顿时鸦雀无声。李老向西一指:“今日高官家又在西市卖女儿了。列位请猜,卖的都是谁家女儿呢?”
“高官家”三个字本指皇帝,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却满是轻蔑与讥讽的意味。少女应道:“听说是南蛮子。”
李老敲一记鼓道:“就是南蛮子。话说,这南蛮子又是谁平定的呢?”
少女道:“敢问是谁呢?”
李老道:“是京城中一个小王爷,当年离了京都繁华,舍了家中娇妻,往南边去做太守。”
舍了娇妻去南方做太守的小王爷,莫非说的是高旸么?我心中一凛,连忙支起耳朵细听。李老道:“闲言少叙,且从头说起。话说龙椅上的高官家雄才大略,御驾亲征,挥斥百万,平定燕国。龙袍上,再绣一笔太皇山。冕旒中,亦添一粒天池珠。南北一家,天下大统,询询济济,巍巍盛世。人心所向,好一个太平世界!”
自皇帝平定北燕,北方大小叛乱不绝,况且西夏边患未平,却哪里来的“人心所向,太平世界”?李老一本正经道:“就在高官家以为高枕无忧时,桂阳郡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珍珠山中的数万蛮子,各挺槊棒,冲将下山,杀害许多良民,数日之间便攻占了蓝山县,直将蓝山县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话说蓝山县中有一个姓梅的大户,知道县令无能,在得知蛮子攻城时,便将女儿即时剃度,舍入庵中为尼。那蛮子虽然残暴,却也没敢唐突僧尼。于是这一家子就活下来梅小姐一个。”
我一哂。既是起兵造反,攻城略地,还如何会放过城中的僧尼?即使不杀,也要夺了回去,男的为奴,女的犒赏给将士。下面接着道:“这位梅小姐为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作智妃。”
智妃?如此冷艳的名字,倒不像是个尼姑的法名,且似乎在哪里听过。“智妃尼姑极具慧根,她想方设法逃离蓝山县,往临武县的一座庵堂中栖身。她目睹父兄死去的惨状,立志杀死蛮子,为父兄复仇。可恨她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