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页)
人最擅长在平原野战,攻城掠地其实是他们的短项,如今见李渊有所准备,知道晋阳城是铁定攻不下了,于是就连夜退兵了。
晋阳城立即转危为安,避免了一场劫难,军民都感到十分欢慰,人们奔走相告,盛赞李家父子的用兵方略,李家父子自然也是越来越得民心了。
这日,李渊召集众人到大厅议事,共议出兵方法。李世民这次倒是没有把我落下,也叫上我一同前去。
李渊捻了捻胡须,缓缓问道:“如今时机都已成熟,依诸位看,举兵一事,该如何进行?”
正文 第三十一章错综复杂(下)
李渊捻了捻胡须,缓缓问道:“如今时机都已成熟,依诸位看,举兵一事,该如何进行?”
众人都默不作声,还是李世民打破沉默,率先发言,“起兵并不难,难的是,仍有后顾之忧。兵行天下,必须确保后方的安全,倘若后方不保,我军必得被迫回师救援,如此一来一往,将无宁日,举义之事必定大受阻碍。”
我虽然在心中暗许,但面上仍是波澜不惊,在这种场合,我只听听就好,绝不能妄加评论。
“二公子所虑正是文静所忧。”刘文静也说道:“晋阳北方,是突厥与刘武周,倘若不安抚好他们,我军直管挥师前行,万一突厥与刘武周乘虚袭击晋阳,我们必定应接不暇,瞻前顾后,举义之事恐怕会就此做废。”
李渊问道:“你们说的都有理,可有解决的方法么?”
“晋阳如今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突厥有兵马百万,兵强马壮,倘若与他们一力对抗,以后仍会麻烦不断。“李世民悠搭着十指,徐徐说道:“依我愚见,我们不如向突厥虚以委蛇,暂时妥协,与其休兵,如此一来,晋阳才能得以安定,起义也能顺利实施。”
我又暗自点了点头,无论什么时候,李世民都是思路清晰、视野广阔,他对如今的形势看得十分透彻,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也许这就是他最终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吧?
刘文静进言道:“突厥生性贪婪,好掠夺抢掳,他们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