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旁边一个和尚手中抄过一根虎尾棍就要结果二人性命。
青年道:“这样死岂不便宜他们,不如先将他们锁在地牢里,明日一早用大瓮沸煮吾祖。”黑风法师点头称是,忙叫和尚将二人解往地牢。
二人在地牢里,只能借着窗口月光照亮叙话。吕飞燕问:“你奋战一场,至今还未通个姓名。”
壮士道:“我叫程廷华,在花市开眼镜铺子,大家叫我‘眼镜程’,今日我到公主坟卖眼镜,归来路过这天宁寺,没想遇到这场厮杀。”
吕飞燕一听“天宁寺”三个字,惊叫道:“哎呀,错了,这不是白云观啊!”程廷华听了甚觉纳闷,忙问何故,吕飞燕便把来历说了。
吕飞燕用头撞墙连声道:“飞燕啊,飞燕,你明明要到白云观寻找铁拐老道,可是偏偏错寻到白云观对面的天宁寺来,罪孽啊,罪孽!”说着,泪流如线。
程廷华劝道:“事到如今,哭有何用?”
吕飞燕止住哭声,问道:“这塔下埋着什么宝物?引得武士云集。”
程廷华说:“这里面有一段故事。西天佛祖死后,火化的遗骨成为珠粒,叫做佛舍利,佛舍利分藏于许多信佛的国家。隋文帝时,有个婆罗门僧把一裹佛舍利送给隋文帝,有个叫静琬的高僧取了三粒,藏于京西白带山藏经洞内。明代万历皇帝的母亲信佛,派人把佛舍利迎到宫中供养三日,送归时少了一粒佛舍利,只好以珍珠充替。丢失的那粒佛舍利原来被一个贵妃所盗,以后朝代更换,经过辗转流传,那遗失在外多年的佛舍利又传到康熙母亲手中,这位信佛的老太后死后随那颗佛舍利一齐葬在天宁寺塔下。以后盗宝的人络绎不绝,天宁寺的和尚便在此设下各种暗器机关,也常有王公贵族前来做客。那位青年就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奕宁,此人也有武功。”
程说到这里,忽然“哎哟”叫了一声,吕飞燕忙问何故。
程廷华笑道:“屁股被蝎子咬了一口。”
吕飞燕道:“你就凑合着点吧,再有几个时候,你我就要被煮红薯了。”
程廷华呆了半晌,叹了一口气:“只可惜我与兄弟程殿华不能再见面了,我与殿华兄弟自小一起练武玩耍,现在他在河北深县老家不知如何呢。”说着,朝窗外看去,只见窗口处有一个人,正是方才抛网的那个粗壮女子,她正痴痴地盯着吕飞燕。
那女子唤做宫墙柳,是天津杨柳青一位拳师的女儿,从小随父学会一种撒网的功夫,十七岁时随父亲来京,父亲曾在庆王府当教头,与人比武时身亡。宫墙柳在庆王府时就与老王爷私通,因被二奶奶发现,被卖到前门外八大胡同烟花楼为妓。天宁寺黑风法师到烟花楼宿妓时与她打得火热,宫墙柳以后常来天宁寺与和尚鬼混,弄得鸨娘叫苦不迭。
程廷华笑着对吕飞燕小声道:“你瞧,那女子已经看上你了,她还以为你是个男人呢。”
吕飞燕往窗口看时,那宫墙柳已走远了。
程廷华跺脚,又说:“这时光好难熬,我再给你讲一个天宁寺的老和尚和白云观的白眉毛老道斗法的故事。听老一辈人讲,很久以前,北京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雨再不停,北京城就保不住了。皇上急了,下了一道圣旨:谁要是能把雨治住,要多大官给多大官。就在这会儿,打南边来了个老和尚把黄榜揭了。老和尚没进金銮殿,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坐北朝南盘腿打坐,一边敲木鱼,一边念经,念着念着,雨就小了。经念完了,雨也停了。皇上一见乐得哈拉子都出来了,于是问他:‘您要官还是要钱呢?’老和尚说:‘当官不容易,弄不好要掉脑袋,钱是个祸害,爬进钱眼里出不来,您积点德,给我修座庙算了。’皇上一听,就派工部大臣,领着和尚去选地方。老和尚出了西便门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地方。就在这时来了个骑毛驴的白眉毛老道,他也造中了这块地方修道观。老和尚说:‘这地方是我的,你来添什么乱呀!’老道说:‘这地主是我的,你来凑什么热闹呀!’两个人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官司打到皇上那里,皇上说‘你们二位谁也甭争,谁拿出证据来,那地方就是谁的。’老和尚说‘我有证据’。白眉毛老道说:‘证据我有。’皇上说:‘那好,我陪你们看证据去。’他们一齐来到这里。老和尚拿过一把铲,铲了有三尺多深,用手一掏,掏出一个如来佛像,得意洋洋地说:‘这就是我的证据。’老道也不言语,夺过一把锹,接着往下刨,又刨了有三尺多深,抢占出一个太上老君像,说道:‘看佛像在上面,道像在下头,证明我是先埋的,年头多。’皇上于是就对老和尚说:‘你再另选个地方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