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能演变成一场外交危机。8月18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66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不得采取任何危害外国公民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动,允许外国公民立即撤离伊拉克和科威特,允许他们立即与他们国家驻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领事官员进行接触,并要求伊拉克政府撤销要外国关闭驻科外交使团的决定。
美国人坐不住了
8月25日,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通过了第665号决议,呼吁在海湾地区部署海军力量的国家必要时采取与具体情况相称的措施,以阻止出入伊拉克的船只,并对其货物和目的地进行核查,从而确保安理会关于对伊拉克实行贸易制裁的第661号决议得以实施;号召所有的成员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向要求帮助的有关国家提供援助,同时要求有关国家在执行本决议时协调行动。
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到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前,这场危机一度处于军事对峙阶段。这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的军事对峙。
伊拉克以武力吞并科威特为美国染指海湾提供了良机。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提出处理海湾危机的指导原则,即:伊拉克必须立即、无条件、全部从科威特撤军;科威特合法政府必须恢复;美国一向致力于海湾的安全与稳定;美国决心保护美国公民的安全。与此同时,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政府邀请美国出兵海湾。
美国为确立其霸权主义的战略需要,打着“主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旗号,决定出兵海湾。1990年8月,美国军事当局制定了大规模出兵海湾的“沙漠盾牌”行动计划,布什总统下令美军第82空降师和一批战斗机首先进驻沙特阿拉伯,并牵头组成多国部队。
到1990年10月底,“沙漠盾牌”的第一阶段即防御阶段的部署宣告完成。这时,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2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6万人,装备主战坦克1000辆,海军作战舰只80余艘,空军作战飞机约450架。除美国和海湾6国军队外,多国部队中其他向海湾地区派兵的国家达20多个,总兵力约9万人,其中阿拉伯国家派兵万人,其他西方国家派兵万人。
1990年11月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盾牌”第二阶段即进攻准备阶段计划。到1991年1月,美国陆续向海湾地区调集53万人的兵力,其中陆军约30万,坦克2500余辆,装甲车2000余辆;海军17余万人,其中海军陆战队万人,各种类型的舰艇120余艘,舰载机450余架,陆战队作战飞机260架;空军5万余人,各种类型作战飞机约860架。阿拉伯国家的总兵力约20万人,坦克1600辆,作战飞机200架。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约6万人,各种类型的舰只60余艘,作战飞机200余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形成明显军事优势,具备了向伊拉克发动进攻的军事能力。与此同时,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军事上封锁的手段,采取“以压促变”的方针。
与此同时,伊拉克也强化种种应对措施。伊拉克加紧扩军备战,强化对科威特的占领;抓和谈旗帜,派员四处游说;利用宗教招牌提出“圣战”口号,利用阿以冲突和美国军事介入在阿拉伯世界掀起反美浪潮,采取“以拖待变”的方针。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形成军事对峙。
在对峙阶段,国际社会有关方面为争取和平解决危机作出不懈努力。此一时期的各种调解活动非常频繁,种种解决方案纷纷出笼,但都无济于事。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 8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应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强迫它撤军。1991年1月9日,美国和伊拉克两国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但因两国立场相距甚远,会谈破裂。
伊拉克没有按安理会第678号决议规定的日期从科威特撤军,国际社会调解海湾危机对立双方的努力均告失败。1991年1月17日,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历时42天,因此,人们称之为“六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地面战斗历时4天,计100小时,因此,人们又称其为“100小时战斗”。
这场战争共分两个阶段。1991年1月17日至2月23日为第一阶段,历时38天,是空袭作战阶段。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10国空军参加了空袭作战行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动用2000多架作战飞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